短評語,以及受覲官員的引見單或履歷單。
弘曆的父親胤禛顯然認為自己有著品鑑人物的卓越能力。即使是很簡短的交談,他也能寫出犀利的品鑑評語,這是聖明君主品鑑人物能力的證明。雖然弘曆的評語相對來說要簡短而溫和,它們對一個官員的仕途前程同樣有著巨大的褒貶力量。人君得自面對面考核的印象,自然要超過督撫們在下面所做的例行公事式的評價。因此,一個考語優秀的官員的仕途很可能毀於一次糟糕的陛見。一位倒黴的浙江按察使在受覲時給弘曆留下了“不懂規矩”的粗俗印象。當弘曆要他就浙江的事務提出報告時,這位官員卻從表袖中抖落出一份以“五刑”圖示來恐嚇百姓的佈告。弘曆認為他舉止粗野,就對該官員的上司發出質詢。
☆★☆★☆★☆★
①一個來自雲南駐防的年邁總兵在這樣的緊張關頭呆若木雞,“始終競不宣告,則昏憒已甚”,讓弘曆感到厭煩。該總兵的上司,雲貴總督愛必達很快奏告說這個將軍“年老有喪”,應該退休。對愛必達在知道皇上已親見此人的不勝任後才做這樣的奏報,弘曆十分震怒。《大清十朝聖訓》。
☆★☆★☆★☆★
得到的回答是該按察使並無過失,雖然他的舉止欠雅,但居官方正,勝任其職。但是弘曆還是在第二年將其革職①雖然弘曆在位六十年間一定留下了成千上萬這樣的評語,我只找到了寫於不同年代的十九件。②把這些御評同經由常規程式產生的敷衍考語做一比較是很有啟示的。
禮山:人似忠厚,還可用,然器質只可勝道臺而已(1747年)
屠用中:人亦可,有出息。(1751年)
周元理:精幹曉事之材。(1758年)
☆★☆★☆★☆★
①《大清十朝聖訓》,第92卷第2頁(1747年)。順便提一下,這位官員並非操馬上生涯的粗魯的滿洲軍人,而是一箇中年漢旗官僚,弘曆肯定在以前召見過他。
②我可能看到了所有弘曆的現存陛見評語,以硃筆批寫在史部為他準備的官員簡歷上的文字。它們儲存在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宮中檔案》“履歷單”中,共兩箱。硃批沒有註明日期,為方便起見,我使用官員簡歷上的最近日期。君主個人評價的證據當然不限於陛見評語。除此之外,弘曆也在剛接受任命官員的謝恩奏摺上批字。我注意到在北京宮廷奏摺檔案的“內政,職官”部分有幾十份這樣的批語,但這樣的批語如果沒有上千份的話,至少可能有幾百份。其中一份批語的口氣和內容與陛見評語沒有多大差別。在一位剛剛被任命為知府的謝恩奏上,弘曆硃批道:對何流管理知之甚多,長處應有所用。(譯註:此處引文未找到中文原文,系根據英文譯同中文。)《硃批奏摺》,內政,職官。乾隆四十五年二月五日。除了指出他們的專長和將來的專任以外,這些評語有時表明弘曆對該官員的最高評分:“中人之才。只堪簡職”;“知府足矣,局面小些。”
☆★☆★☆★☆★
孔繼洞:不如先所記,似圖安逸自止之物。(1758年)
姚立鐮:結實,有出息。(1761年)
兆麟:似有良心,當可用者,或略短於才事。(1761年)(1762年)
譚尚忠:明白,似有出息。喀薄。(1762年)
楊重英:似可用,但恐過聰明有心。(1762)
馬騰蛾:結實可用,將來有出息。(1762年)
單?:似可用。(1764年)
吳兆基:伶俐,當可造就,再看。(1764年)
獄詠簇:人似聰明。(1764年)
粱兆榜:此任似可,妥當,非大器。(1766年)
額魯禮:忠厚本分,人似結實。(1768年)
李豫:妥當,不繁要之道似可去得。(1770年)
顧學潮:未免蘇州派,非甚大囂。(1773年)
德爾炳阿:去得。(1780年)
張廷桂:亦可。(1781年)
沈榮勳:尚可。(1783年)
這些御評所用詞語中,囊語有:忠厚,有出息,精幹曉事,結實,有良心,明白,聰明,本分,等等。貶語有:圖安逸,短於才事,薄,非大器,等等。
弘曆當然是根據面對面的印象做出判斷的,因而或許會受到偏見(如他對江南士人的特別猜疑)或先人之見(許多人以前就覲見過他)的影響。但他所判斷的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