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財政體制,與此相適應,東山省與天津、浙江等10餘個省區市一樣,實行財政、地稅分工不分家的機構模式,即各級財政廳(局)長兼任地稅局長。
但省與市、縣又不一樣,省裡是一廳一局,財政廳與地稅局分處辦公,雖然一個黨組,黨組書記不用說就是這個廳長兼局長的人擔任,黨組副書記卻不一定,上面沒有明文規定怎麼設定,所以有時在廳裡,有時在局裡,有時廳裡局裡各有一個,這要根據當時的政治情勢與各位廳局領導的政治能耐以及搏弈的結果。
別小看這個副書記,雖然也都是副廳長、副局長兼著,大家都是副廳級,但有沒有這個“兼著”區別很大。高宗明知道的,前任廳局長是廳裡的黨組副書記上去的,而現任廳局長是局裡的黨組副書記上去的。但市、縣裡不一樣,黨組副書記卻不一定上得去。高宗明又瞧了瞧去向牌上“王中法”這三個字,嘴角咧開了一絲旁人無法察覺的微笑。
據說,王中法是衝著局長的位置來到財政局的,他之前是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關於跟著什麼樣的部門享受什麼樣的待遇,高宗明深諳其中的奧秘,更是酒桌上離不開的話題,坊間有個段子:跟著組織部年年有進步,跟著宣傳部經常犯錯誤,跟著外交部出國如散步,跟著*部享福受照顧,跟著衛生部開刀做手術,跟著財政部花錢沒有數。
組織部排在最前面,說明中國人最看重的也就是“進步”這個事情,誰在機關裡混不想進步啊!只有進步了,才能把話說得更響亮,才能掌握更多的資源,才能使喚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所以追求進步沒有錯。
王中法不僅是跟著組織部,而且是直接跟著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中法跟過兩任部長,第一任部長在調任臨近的金丈市擔任副書記之前,把他的辦公室副主任轉了正。第二任部長叫白興平,是省裡的農業廳副廳長下來的,王中法跟著白部長一跟就是四年,小心翼翼的服侍、一貫的花言巧語、偶爾的豪言壯語,四年下來,白部長就謀劃著給眼前的奴才怎麼謀一個不僅體面、而且有進一步發展空間的職位。其他部門的人羨慕組織部之餘,更多的是嫉妒,批評甚至詛咒組織部的人盡是給自己幹活,因為市委組織部的處長,很少沒有不升到副縣級的。
第一章 孰左孰右(5)
這裡有個情況要說明一下:東山省和國內其他少數幾個省區一樣,在各地市、縣及縣級市部門的中層級別“稱呼”上是高配的。省會城市東州的市直機關,中層幹部稱處長、副處長沒啥,本來就是這個級別,但其他十個地市,既不是省會城市,也不是較大市,局辦部委裡的中層也稱處長、副處長,就有點自大的意味了,其實就是科級,行政序列裡的最末一級,但大概是這樣稱呼聽起來順耳一點。同樣,縣及縣級市部門裡的中層都稱科長、副科長,其實也就是個股級,是上不了檯面的級別。
白興平部長開始的思路是把王中法下派到哪個縣區裡擔任黨委常委兼組織部長,一條線的,下去工作好開展一些。到縣區裡擔任組織部長,是市委組織部裡很多處長的出路,當時嘉州市三區(不含開發區)一市八縣,12個組織部長中竟有5個“出身”於市委組織部。當然,組織部也會見縫插針地把自己的處長安排到市直部門擔任副職,或者縣區政府的副職,因為哪裡有職位空缺,組織部是最清楚。但一般不會建議安排到市直部門或縣區擔任紀檢組長(紀委書記)、宣傳部長或*部長什麼的,因為那是嘉州市其他黨委部門的“地盤”。
其時白部長為王中法的事抓得比較緊,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離開嘉州市委組織部長的位置,如果倉促離開,來不及把王中法的事安排好,王中法就很可能為新來的部長再服侍上四五年,白部長不想讓身邊的同志寒心,那也不是他的從政風格。如果要把王中法派到縣區裡擔任組織部長,最理想的就是金先市,因為幾乎可以肯定,金先市的組織部長不久將改任藤浦縣的專職副書記。如果王中法沒意見,就把這兩個人的人事變動建議在組織部部務會上過一下,提交市委常委會討論透過,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高宗明腦子轉到這裡,突然聽到門裡面有椅子推動的聲音。他迅速倒退幾步,聽到門開了的聲音,他才慢慢地踱上一步,不料出來的竟是地稅副局長林晉化,高宗明不免有些尷尬。
在機關裡,副職不能隨便串副職的門,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除非你願意頂著人家罵你拉幫結派的惡名,特別是在正職不在局內的情況下。正職一般也不到副職的辦公室去,因為沒那個必要,有事自己或讓秘書打過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