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寫愛,看愛的作品,淚流滿面;寫恨,看恨的作品,咬牙切齒問題還不完全在此,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平平淡淡的作品,都能使我們流連忘返,掩卷難捨,那麼,這一點究竟是什麼呢?
正是這一點,決定了作品的高低優劣!
…
正是這一點上,我們為許多甚至是老作家抱憾!而許多新銳作家,勢不可擋!
明明好功夫,好積累,應該是好作品的,可惜,功虧一簣!
…
作品貴在提煉!正是“這一點”,使你的作品點石成金!
…
你作品是多章節的,你可以分章節一點一點提煉,到總結束的時候,一個總的提煉。
你也可以一直隱忍不發,直到結尾來個總爆發!
…
提煉,可以是思想的提煉,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性格)的提煉。
…
而提煉,說白了,就是你文章的一個個高潮(可能是人物形象),就是一個個審美點(可能是思想哦),就是你抓住讀者,讓讀者與你悲哭共鳴的地方!
…
知道了這一點,如果有讀者反映你的作品太平,你就要提煉了。否則,你總是沒有高潮,讀者漸行漸遠漸無書,兩相渺渺恨無期!
後記 … 積累和提煉
積累和提煉
…
看過一些書,洋洋灑灑,文學的好處佔了全,很多文史,很多典故,故事圓滑,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語言老到熟辣,可是感到太陳舊了,反映的古代生活太陳舊了,反映的手法太陳舊了,更重要的是,反映的思想太陳舊了。
所以,除了前面講的題材創新,內容創新外,還有手法的創新。
手法創新也只相對而言,也只能是一種嘗試。《三國演義》,魯迅綜合明清人記載,羅貫中“蓋元明間人(約1330-1400)”,作品距今六百年矣,手法不可謂不“舊”,就其內容言,仍常讀常新。
但是這裡講的還不是創新。講的是提煉。
…
以古為鏡,今人寫古人,古為今用。在寫作古代題材的時候,灌入一股時代氣息,這才是我們要講的。這除了作者本人要有時代氣息外,手法上也還是一種提煉。能從古代題材中,提煉出今日需要的精神、氣質、思想,讓古代作品代言,說出今日之需,借古諷今,針砭時事,永遠是社會需要的。想想在歷史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海瑞罷官》吧!這樣的作品應該是不朽的——古代的東西,可能不過是一堆朽物,可經過有思想的作家的處理,化腐朽為神奇,比今天的許多作品都管用。
《帝國雄兵》的素材,那個年代發生的故事,恍如隔世,拍案悵然,一聲古代!然而,作品中凜凜然一股現代軍人氣質,威嚴剛正,並不過時;思想之鋒,寒芒正色,令人肅然起敬!其故事含有思辨色彩的內涵,正是國家向理性社會進步、民族精神現代化,所需要的!
…
寫作要靠積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但是要想成功,還是要靠提煉。
這裡的提煉,主要是指思想的提煉。
後記 … 主題與表現
主題與表現
…
我們有了好的主題,可是在表現上又怎麼樣呢?我個人的經驗是:看到一本書介紹了一個很好的主題,十分感興趣,可是翻開第一頁,就開始反胃口。除了選材不對外,語言惡濁,惡俗,完全沒有正規的閱讀陶冶,更談不上基本的文字訓練,不僅不規範,而且談不上準確表達。
…
小說的語言是提煉過的,並不是你自己平時的隨口語;勞動人民中有許多經淘洗錘鍊過的、天然的好語言,並不能拿來為自己不講規範、胡言亂侃做藉口。
作品開始拉家常了 完全沒有小說的章法或套路,沒有設定基本矛盾衝突,沒有構置內部關係,沒有發展中的關鍵情節
在這樣的小說裡,你看不到小說結構的美、人物形象的美、矛盾衝突的美、思想火花的閃耀總之,結構性不強。最後,你覺得作者立意不高,意境淺薄,人物縹緲、思想空虛,你很快便置之不顧。
…
很多作品,你可以為它的簡介感到興奮,一開啟書頁,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我們經常納悶:“這本書怎麼能這樣寫啊?”
…
一本小說不是著眼於人物塑造,不是刻意於給人們帶來人性的愉悅,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