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3月一8月,中蘇在邊境地區相繼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七十年代後期,蘇聯開始在遠東部署SS—20中程導彈,蘇聯太平洋艦隊也以空前規模發展。蘇聯支援越南侵略束埔寨,反對中國,同時又出兵佔領了阿富汗,從而在北、南、西幾個方面對中國形成夾擊之勢,嚴重威脅中國和亞洲的安全。中蘇邊界談判從1964年開始(中間因赫魯曉夫下臺而中斷,1969年兩國總理北京機場會談後,談判重新恢復)到70年代後期止。歷史上,沙皇俄國曾多次強迫中國清朝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先後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以後又越過條約規定邊界線多佔了約 3。5萬平方公里。
…
…
注① 1964年10月14日,蘇共中央實現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更換,由勃列日涅夫接替下臺的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開始為期18年執政生涯。勃列日涅夫一上臺就宣佈黨中央第一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職務不再由一人同時兼任,全國各級黨組織要遵守集體領導和集體決策原則。經選舉,柯西金當選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波德戈爾成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這一階段蘇聯領導體制被形象地稱為“三駕馬車”——在70年代中期以前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的領導集團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赫魯曉夫時代出現問題進行了調整,加強中央對地方集中統一領導,突出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肯定斯大林功績同時引導社會對他做出公正評價。透過政治上開展“糾偏”,部分緩和了社會不滿情緒,使新領導集團得以在較穩定環境中推行必要改革。從1965年開始,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主持實施“新經濟體制”改革。這項改革適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價格、利潤、資金、信貸等手段加強對企業經濟刺激,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協調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係。此後,又相繼採取改進工業組織結構和管理等措施使改革進一步完善。改革實行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相結合管理原則,適應客觀需要,又是經過區域性試驗再逐步推廣到全國,改革初期成效顯著。
新經濟體制改革前後持續了10餘年,“明顯推動了原地打轉的國民經濟”,被認為是蘇聯歷史上最重要經濟改革之一。在改革過程中,蘇聯順利完成了第八和第九個五年計劃(1966年—1975年)。其間蘇聯社會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5。3%,全國工業總產值從2294億盧布上升到5112億盧布,農業生產總值也從883億盧布上升到1128億盧布。經濟的發展使蘇聯與美國之間差距逐步縮小。據美國務院計算,蘇聯1950年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33%,1975年上升到53%。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佈蘇聯已建成“發達社會主義”。70年代中期是蘇聯歷史上經濟增長水平和綜合國力最強的時期,也是人民生活最好時期。蘇聯依然保持著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經濟實力,成為與美國實力接近的超級大國。
同一時期,中國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
7。 穿越鐵幕
7。 穿越鐵幕
…
大地封凍,僵原萬里。這時候,從森林裡流出來一支軍隊——
…
第一層夾著浮冰的軍隊
從樹葉腐爛的根部
像星光漂浮的地火
流出閃著霹靂的響尾蛇
——我們是沒有航儀的
導彈啊——
在陸地森林浮游的筏
為了儲存一種特殊的水的
形態
努力啊必須重新集結成冰層以順利漂渡
化作水需要勇氣、毅力,抵擋各種壓迫、侵蝕和異化
很多時候甚至需要犧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
但是——但是請相信吧!我們不過是前導
在冰流後面那熱烈的雪崩瀑洩才是真正的解凍
…
“前面就是蘇聯了!”峽谷密林的隘口,呼嘯的林濤裡,飄來了一句惡聲。
…
北風夾裹著鵝毛雪花,迎面撲來,往陳汙的老羊皮藏襖裡鑽了鑽,胸前又纏緊了些,頭緊緊捂在大翻毛狗皮帽子裡——馬背上的部隊長,腰上挎著劍,回過頭來瞥了一眼,那匹雪青馬不緊不慢地跟在一旁,騎在馬上的李滬生同樣臉上沾滿雪花,兩隻眼睛碌碌轉,有點俏皮,用袖子唿了一下臉,露出了鼻尖。
“什麼是蘇聯主義者?”李滬生喘著氣,背上是長刀,淺淺鬍髭上沾滿了雪,露出一口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