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為人們特別是達官貴族日常禮儀中不可缺少的信物,從象崗古墓出土的一系列玉器來看,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極為罕見的。這大批優質玉器的出土,在進一步證實了那段歷史風情的同時,也使這座古墓在中國考古史的位置變得非同凡響和舉足輕重。考古人員後來統計象崗古墓出土的玉璧主要有:

l,大玉璧。出於主棺室頭箱內,出土時盛於一漆喪中,是本墓所出玉璧中最大的一件,直徑X3。4厘米。此璧為青玉質,璧面紋飾可分3區,外區飾雙身龍紋7組,中區為排列整齊有序的渦紋,內區飾3組雙身龍紋。紋飾疏密得當,琢刻精緻,顯得古樸莊重,頗有帝王之氣。此璧是已知考古發掘出土玉璧中形體最大、琢飾龍紋最多的一塊,可稱為“璧中之王”。

2。透雕重圈三龍銜環璧。出於主棺室棺內,其位置於墓主屍體陰部,直徑}。}厘米。青白玉,玉質堅緻,土浸部分呈黃白色或白色斑紋。外圈飾渦紋,內圈飾三龍,龍首伸人到外圈,成為內外兩圈的邊接點。此璧整體構思設計巧妙,琢刻亦精。

3。透雕龍紋玉璧。出於主棺室墓主玉衣頭罩上,直徑。 厘米。青玉,湖綠色,玉質極佳,瑩潤透亮。璧的中心圓孔內雙面透雕一遊龍,兩面飾淺浮雕渦紋。龍昂首挺胸,曲身卷尾,四爪著地有力,好像正要努力掙脫圓孔的束縛一樣,造型生動傳神。

4‘透雕龍鳳渦紋玉璧。出於主棺室墓主身。上,是組玉佩中的一件,直徑}。 }厘米,青玉質,略軟,土浸呈灰黃色。雙面飾淺浮雕姿態矯健、栩栩如生的透雕游龍,兩側各連一透雕鳳鳥,鳳鳥回首曳尾攀附璧上。龍、風造型圓潤豐滿,琢刻線條準確流暢,富於動感。

5,獸首銜璧。出於主棺室。青玉質,通體浸蝕呈雞骨白色。通長16。7厘米、寬13。 8厘米。整塊玉材雕出:,獸首近方形,雙目圓睜,猙獰可怖,左側連一透雕璃虎,呈不對稱佈局。獸鼻琢刻成長方形環,與璧上端相應琢出的方孔相套接,還可前後擺動。璧面飾漲浮雕渦紋,全器採用透雕、淺浮雕和線雕只種技法琢刻而成,刻工精湛。上半部分獸首璃虎呈不對稱佈局,具有南越國本土玉器的特色。此件玉器系當玉佩使用。

6。雙連玉璧。出於主棺室墓主玉衣雙鞋的下方,原來可能用絲帶捆綁於鞋底。寬12。3厘米、高7。4厘米。由兩個渦紋玉璧外切相連,頂端飾一組透雕捲雲紋,下端飾一對鳳鳥紋。捲雲紋和鳳鳥紋左右對稱,體態豐滿,很富裝飾效果,又起到了連線加固雙璧的作用。整器既工整,又有變化。璧在古代是祭天的禮器,墓主雙腳踏著雙連璧,可能有乘駕雙鳳昇天之意。

除了玉璧和小件日常用玉器外,象崗古墓還出土了玉盒、玉蓋杯、玉危、高足杯和角杯等較大件玉器皿,這些器物的發現在漢代墓葬考古中是罕見的。這幾件玉器皿,有的是純玉製品,有的是與青銅工藝相結合的複合製品,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堪稱漢玉中價值連城的孤絕品。

鑑於這些器皿在中國古玉史和漢代考古史上的非凡地位,這裡就作簡單介紹。

1、玉角杯。出於主棺室頭箱中,出土時外裹絲絹。以整玉琢成,青玉質,半透明,區域性有紅揭色斑。外形像一隻號角,長1。4厘米。口部橢圓,口徑5。8一6。7厘米,往下漸收,近底處成卷索狀,作弧形優美流暢地回捲,尾端形似浪花飛揚,主紋飾自口沿淺浮雕處有一立姿夔龍,向下展開繞杯身迴環捲纏,漸高起作高浮雕狀,及底部成為圓雕。在主紋飾中間,用單線的勾連雲雷紋填補空白。此角杯構思奇妙,製作尤精,裝飾紋樣採用陰線刻、淺浮雕、高浮雕和圓雕等技法,主紋突出,次紋補白,是件獨一無二的玉器珍品,為漢玉中的稀世之寶。據推測,此杯應是南越王自用的飲酒器具。

2、銅框玉蓋杯。出於主棺室頭箱中,出土時外裹多層絲絹,高1}厘米。杯分杯身和杯蓋兩部分,杯體呈八稜筒形,上大下小,底部為喇叭形座。杯身先以青銅鑄出棚欄形框架,鑑金,框內有淺槽,分上下兩截,上截杯身周圍共用8塊長條形薄青玉片嵌入銅框內,下截杯底周圍嵌入5塊心形青玉片。杯蓋圓形隆起,先鑄出青銅外沿S金,再於蓋頂處鑲嵌一塊圓形青玉,雕琢成螺紋形,此器是鑄銅S餘、治玉與鑲嵌工藝完美結合的產物,代表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在考古發掘中系首次發現。

3、銅框玉危。出於西側室,出土時外裹多層絲絹,高14厘米。由危身和蓋組成。整體呈九稜圓筒形,再用9塊長條形玉片鑲嵌。危平底,在圓形銅框內嵌入一塊圓玉片。危身上部嵌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