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的,因此對於高志祥的飛機來說,打完導彈後,接下來自己要做的就是反導的準備了。
高志祥看到小姜發射的導彈離開機體後,很自然的一拉機頭,發動機發出一陣爆響,機頭突然仰起30度,接著,飛機發出‘轟’地一聲就向上空急劇上升。
高志祥和姜俊都知道,發射完導彈後,飛機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迅速脫離原發射陣地,這就和狙擊手一樣,打完一槍,一定要換地方。
因為自己在發射導彈的時候,對方也同樣可以超視距捕捉到己方的資料,而捕捉到己方資料的對方,同樣也會在第一時間發射出超視距的空空導彈。
果然,高志祥的機頭才升起,機載警戒雷達就收到了對手發射導彈的資訊,而且對手和自己一樣,一次一個兩枚齊射。
兩枚導彈呼嘯著,以5馬赫的速度就像高志祥的1號機殺來。
現在就看高志祥和對手之間,已經不是導彈的比試了,而是開始對比誰的飛機飛行效能優越,以及誰的駕駛技術高超了,當然還有誰的運氣好。
現代戰爭就是這樣的,大家的雷達系統都可以前出偵測幾百公里的目標。
目標的航速,航向等等的資料都會在0。00幾秒內被計算出來,接著輸入空空導彈,或者空地導彈的資料中。
如果這時飛行員猶豫,或者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耽擱了黃金的寶貴發射視窗期。
機載的火控系統會自動的發射針對目標飛行值和需要的毀傷度的導彈。這些導彈一經發射都是不用管的。
對陣的你和我之間,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彼此,同時也有可以相對制約對方的手段,大家的攻擊方式也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就只有飛機效能和駕駛員的素質了。
我的導彈6馬赫,你的導彈5馬赫,這裡面看起來相差大,可是一旦到了真正的實戰中,特別是距離相近的時候,這個領先1馬赫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了。這就像在5米的距離用手槍射擊人體和用機槍射擊人體,對陣的射擊雙方都可以殺死對手。
殲擊機的最大速度一般都在3馬赫左右,而快過飛機速度一倍以上的導彈,要追上飛機輕而易舉,但是要能夠準確擊中飛機就不簡單了,除非對手和你較量的是上個世紀的老式飛機。
但是導彈在厲害,很多時候還是打不下飛機,因為飛機是人駕駛的,而導彈不是。
技術不論怎麼先進,速度跑多快,瞄準多精確,雙方都有克敵制勝的方法,大角度的突然飛行航跡變化就是其中的一種。
高速飛行的導彈是不可能在空中轉彎的,巨大的過載,導彈的單體承受不了,而飛機卻恰恰可以做到這一點。
爭對迎頭攻擊,飛機採取大幅度爬升,或者是大幅度轉彎,也是制約導彈攻擊的一種方式。攻擊的導彈往往在這種大弧度的飛機動作下,開不及動作,或者是採取了動作,但是由於過載太大,被攔腰折斷。
另外,俄羅斯賣給印軍的導彈資料,戰前就已經透過特殊渠道,被傳送到了中國相關部門的手中。
因此針對這些導彈的資料,中國的技術人員除了在飛機上加裝了新型的干擾裝置外,還特別針對這種導彈的攻擊效能,在飛機上裝載的干擾彈中進行了特別處理。
同時,軍工的技術人員們還和和j…18的生產廠家一起,針對這些資料,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規避方法。
之前打向17號機的頭兩顆導彈,就在17號機發射的干擾彈中被炙熱的火焰引爆,在空中綻放出一團橘黃色絢麗的圖畫。
接著又發射的兩顆導彈飛速的衝向17號機,17號機的飛行員也不是吃素的,高志祥這種規避的動作,是大家的必修課,因此17號機也在發射後,大迎角拉昇,一瞬間就爬高了1500米,攻擊而來的導彈,失去了原來已經鎖定的目標。
一顆導彈直接就衝著原來17號機的位置打去,17號機已經飛離,於是導彈在撲了個空後。系統啟動自毀程式,‘嘭’地一聲在空中爆炸,和前面的那兩枚一樣,變成了空中昂貴的禮花。
但是,最後發射的那一枚地空導彈,卻追上了17號機。
這顆在17號機拉起機頭的那一刻發射的後的導彈,鎖定的是後來17號機的飛行軌跡,因此現在17號機就已經被它死死咬住,大迎角飛行也無法擺脫了。
速度5馬赫的導彈瞬間就打到了17號機的面前,大幅度拉昇的17號機,沒有辦法採用同樣的方式規避,只能打出干擾彈,期望干擾彈能夠引開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