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
這時候,王副校長也不說那些場面話了,而是直接說到:“劉老爺子最近身體還好吧,好久沒有去看他老人家了。對了,你們公司弄的這個產學研,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你們能詳細的說一說麼?”
雖然對於這個王副校長曾經是否有見過自家老爺子表示懷疑,但既然這個王副校長並沒有多往這方面的話題上延伸,劉東也就不多說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事情,也不是他這麼一個人會做,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劉東也懶得理他。
正好這王副校長又把話題轉移到產學研上面,劉東就直接示意崔曉明,讓他給這個官癮比較大的王副校長,解釋解釋。想來這個產學研課題在政治上的推動了,應該是能夠打動他的。
要是把這個產學研搞好了,雖然不太可能讓這個王校長再往上走一步,但調到其他比較有油水的地方,還是能夠做到的。像這樣的高校,真正有權勢的,那是校長和常務副,一般的副校長,並沒有多少油水可撈,尤其是那些沒多大根底的人,那就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雖然級別是上去了,但實際的好處,卻和之前差不了多少。
雖然崔曉明對於產學研學術上的認識比政治上的認識要深刻地多,但由於這個王副校長對政治上的東西關注程度上,要比學術上的東西關注度要高,崔曉明也就不得不把學術方面的資料給省略一些,重點就講述搞起產學研,對政治上的影響力會有多大,算是對症下藥。
第三百六十八章 對症下藥是正途
由於之前不大不小的尷尬,弄得王副校長在劉東一行人面前沒有半點的底氣。而王副校長雖然是個政治的邊緣人物,但他也知道,最近這兩年,劉家算是如日中天,如果不出什麼意外,過兩年,就算是劉家的嫡系二代,都會出現兩個中委的局面。一個是劉東的老爸劉勝利,另外一個就是劉東的大伯劉長征。
雖然劉家的老爺子到時候肯定是會全退,就算是中顧委的職位也要退下來,但劉家二代的交接,非常順利,一個架子上的副國級大員,換兩個正直壯年的中委位置,是很划算的買賣。國內現如今,有劉家這麼好發展勢頭的家族,可並不算多。
正是因為了解一些皮面上的東西,即便是剛才在劉東一行人面前丟了面子,王副校長也沒有想過要把面子找回來一類的東西,在龐大的劉家面前,他一個不太靠譜的副部級邊緣人物,真心不夠看。
既然這面子找不回來,王副校長也就只有看能不能在這產學研的課題上弄回一些損失。如果這個課題真能在政治上面對他有所幫助,那他也不介意推動一下。要是沒有什麼幫助,他看在劉家的面子上,也會去推動,但推動之後的效果,他就不會去多看,劉家他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
所以,崔曉明的解說,王副校長聽得很認真。
等到崔曉明說完以後,王副校長立馬就問到:“這個產學研課題,看起來是不錯,並且聽你們說,在國外這個課題已經算是非常成熟了。那麼,在我們國內,有這個課題生存的土壤麼?對於未知的東西,我們還是要抱著懷疑的態度去了解嘛。”
雖然崔曉明剛才就說了,如果把產學研搞起來,做為首先試點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像水木這樣的大學,出了成果,肯定會大肆報道,只要有報道,就相當於有政績到手。如果到時候和環亞合作的依舊是他王副校長,那麼這份政績肯定是跑不掉。
但是,崔曉明剛才那番話,雖然鼓舞人心,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政績雖然看得到,但如果沒人在意這樣的政績,那成績也會被埋沒。而王副校長需要的,就是這個成績不被埋沒。
他沒有這個能耐讓成績不被埋沒,所以就只有把目光轉向劉東這邊。以劉家的能力,就算產學研搞砸了,要吹噓出一個籠統的成績出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兒,就更別說這產學研要真搞起來了,再怎麼說也會出成績。
王副校長知道劉東雖然是劉家的人,但既然劉東走的是商業這條路,那對政績自然不會多麼的看重。想想都知道,一個商人,就算政績弄得太大,他拿來有什麼用?既然劉東都走到現在這一步,弄出環亞這麼一個龐然大物,當然沒有可能再走政界的意思。萬一劉東只在乎出的成果,不在意政績,沒有劉家的鼓吹,王副校長就不信,有誰會吃飽了撐著來報道這件事情。
沒人報道,就意味著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這個成績,沒人知道這個成績,那政績也就無從談起。他王副校長要的不就是政績麼?沒有政績,他哪裡有動力來搞這個什麼產學研?所以,他就要看劉家對這件事情上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