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其實就在於他們的心態,一個出了國企以後,依舊還有在國企混日子的心態。”陳志豪說道這裡,都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了。因為再說下去,基本上就是在給國企抹黑。
但陳志豪相信,劉東肯定會明白他到底在說什麼。果然,聽到陳志豪的話以後,劉東也皺起了眉頭。他是真沒想到,國企的那些老觀念,對於這些人來說,居然是那麼的根深蒂固,即便是出了國企以後,也多多少少保持著在國企做事的那種態度。
但是前世的時候,這些人可沒有變成那樣啊?個個人都老老實實的。說實話,九十年代的那些從國企出來的人,不說個個都非常努力,但是比起某些自主創業,並且還有一番成績的人,都還要好很多。
反而是那些並沒有多少系統學習過的,最開始起家的時候,不過是販賣電子錶,還有蛤蟆鏡的,賺取了第一桶金的那種最為初級的暴發戶,在賺取了第一筆錢之後,卻只顧著享受,只風光了幾年之後,就變得十分的落魄,然後就渾渾噩噩的過了剩下的時光。
其實說白了,劉東雖然對那些國企出來的人,有一定的瞭解,但是他所謂的瞭解,還是有些片面性。因為他單知道那些國企出來的人員,在國企大規模倒閉之後,背水一戰時的不容忽視,而忽略了這些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堅強。
要知道,現在才八八年,而去年招收那些人的時候,也不過才是八七年。而國內第一家正式批准破產倒閉的國企,也就是在八六年的時候。而這個倒閉的問題,在當時雖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但實際上,這才過了兩三年的時間,底層的那些人,還根本就沒有感受到多少切膚之痛。
也就是說,現如今那些被劉東收攏到的人才,還遠遠沒有達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自以為還有一絲退路,就算是在環亞混不下去了,依靠他們的能力,也能再進入國企,好好的混一下。雖然環亞的薪資待遇是很高,很讓人眼紅,但環亞里面的規章制度,也遠遠比現如今的國企要嚴格許多,並且工作量,也不是之前在國企裡面能夠比擬的。
在國企的時候,大家一個月可能就只會忙那麼幾天的時間,甚至有些地方,連幾天都不用忙,一個季度才忙那麼一些時間。而到了環亞這個新環境以後,別說上班喝茶看報紙,說得不好聽一些,你就連上廁所,也得跑步前進。
要是這樣的時間是一兩天,或者十天半個月,大家看在那高額的工資上面,也就忍了下去。但問題是隻要在環亞里面做事,那工作就會源源不斷的送到自己的手中,就算你上班的時候不幹,你下班了還得幹。更何況,有些檔案你還必須在某些規定的時間之內,就把它弄好,要不然,耽誤了時間,那是要負責任的。
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原本每天都還悠閒的人,怎麼能夠受得了,工資高是一回事兒,但這錢可是要人老命來掙。對於現在還有一些優越感的國企員工來講,這哪裡是在掙錢?這純粹就是在虐待,有命掙錢,沒命花錢,那這錢掙得,又有什麼意思?再加上工作強度大,導致精神緊張,日子哪裡能逍遙得起來?
在沒有被逼到絕路的時候,能有多少人能承受這樣大的壓力?說白了,那些退出環亞的人,還是把國企當作他們的底牌,在外面能混那就混,要是混不下去了,還是有國企能收留他們。尤其是劉東招收的那些人,都是真正的人才,而國企裡面也不是真正的會忽視人才,有能力的人,自然有自己的交際圈,到時候隨便加入一個國企,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很輕鬆的事情。
任何的人,只要沒有被人逼到絕路的時候,總是會帶有一絲僥倖心理,也不會爆發出自己的潛能。這點,無論是否是在國企工作過的人,都一樣。就連劉東自己,也是有這樣的心態,如果不是環亞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地步,只要環亞不前進,很快就會引來一連串的嚴重後果,劉東都有一種買個小島過一生的想法。
前世九十年代以後,那些國企的人員,聰明的都知道國企已經靠不住了,想要繼續混日子,那就只有死翹翹的份。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都不得不拼命,那樣的姿態,才是最讓劉東看重的。而現在嘛,他們還沒有被逼到絕路,自然不會有那樣的概念,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環亞錢多怎麼樣?不就是錢多麼?爺我不在乎。好好享受才是正理,去環亞受罪,腦袋壞掉了還差不多。
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所以環亞在去年招收了那麼多人以後,才會在一年的時間內,流失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才,總量居然達到四分之一。
這些道理,至少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