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記者都是這麼想的,緊跟著就有記者問道:“張耀先生,我是京都衛視的記者,做為詞曲的創作者,請問你覺得y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該怎麼說呢,應該說是個能將我寫的歌演繹得很好的人吧。”
張耀可沒他們想的那麼好應付,他這一敷衍記者還是不死心,接著又味道:“能不能接著談談,你對y的具體感覺如何?”
“感覺很好啊,我們的合作也很愉快,以後還會接著合作下去。”
任由這些記者再怎麼旁敲側擊,張耀跟鄭曉亦都守口如瓶,該說的毫不吝嗇言辭,不該說的就忽悠過去,記者們將有關y的問題都問完了,見挖不到什麼也就沒有在這方面繼續糾纏,轉而問起了其他問題。
“鄭小姐,這張ep如此成功,貴公司是不是會馬上給y出專輯?”
“這要看張耀能不能把歌給寫出來,我們工作室現在可就他一個創作者。”
艾曉琪將問題拋給張耀,其實這樣主要是為了調節一下氣氛,張耀就說道:“創作歌曲需要一點時間,這事情主要還是得看y的意願,我將歌寫出來之後會建議y儘快發專輯的,應該不會讓歌迷等太久。”
“張耀,請問你除了y之外,如果別人邀歌的話,你會給其他歌手創作歌曲嗎?”
“能被歌手邀歌,那是做為一個創作者的榮幸,我會很高興,不過能不能寫出好的歌曲,怎麼寫才合適是個複雜的問題,即使我答應也不一定能寫好。”
世紀之初,樂壇開始流行一個詞彙,那就是唱作人,也就是能唱又能創作多才多藝的歌手,之前也有這樣的歌手,不過新世紀開始這樣的歌手越來越多,加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這個說法也流行開來。
這些歌手之間互相邀歌,或者被其他關係好的歌手邀歌都會很尋常的事情,不過張耀現在還不認識其他歌手,被邀歌的機率不大,娛樂公司花錢請他倒是有可能。
“鄭曉亦,在這張ep中,你的身份是製作人,請問以後還會發行專輯嗎?還是說以後一直會在幕後工作?”
“這個還無法肯定,至少之後一段時間是不會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