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青聽完不動聲色,他豎起三根手指頭,道:“問你三個問題,第一是我們南橋縣可以用於開發的資源有多少?第二是煤炭的價格雖然受季節的變化有所波動,但總體的銷售形勢還是非常不錯的,發展延伸產業成本就會不斷上升,轉化後的產品萬一滯銷咋辦?第三是煤化工加工專案都是資金密集型專案,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個你又準備怎麼解決?”
楊立青的三個問題看似刁鑽,但聽的人不得不承認都問在了點子上,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了沈衛東的身上。好在沈衛東顯然已經對這件事深思熟慮過了,回答得很順暢:“南橋縣一年可用於深度開發的資源不下兩千萬噸,而且煤質的灰分含量極低,遠遠超過山南和河西的煤質,他們都是以動力煤為主。我找彭城鋼鐵公司的總工看過,如果我們南橋的煤炭搞成鍊鋼的焦炭,質量比山南的產品好,而且成本一噸僅運費就可以節約三十元以上,這三十元元的成本對他們來講是不小的誘惑。煤化工產業的上下游產品成本轉嫁能力極強,前年海灣戰爭爆發後,這兩年全世界的能源價格都在暴漲,帶動了下游相關產品大幅度提價,所以利潤是有保障的,為了穩妥起見,我們可以先從初級產品搞起,逐步梯次開發,這樣可以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