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處是什麼樣子的,也有利於我們以後開展工作。”
金小白興奮的揮舞了拳頭,道:“譽哥,那我待會馬上去準備下,跟老王他們商量下怎麼回應帖子的問題。”
陳譽道:“對,老王對保衛處的瞭解比我們深。有不懂的你多問問他。首先,把這兩個帖子,還有會很快上場的後續帖子的內容研究透徹,找出其弱點,一一進行反駁,這樣的正面回應才有力,也才能讓人信服。從今天開始,你就主要負責這個事情吧,其他的事情先放一邊。”
金小白敬了一個禮,道:“領命!”
金小白動作很快,就在當天下午,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帖子《一起走過的日子——保衛處回憶錄》,透過一個在職的校衛隊員的口吻,講述其在奧斯卡學校工作3年的點點滴滴經歷。裡面有真實的學校場景,真實的案件名稱,具體的時間和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一個個的日常小故事。比如每日的日常起居、巡邏、幫助學生尋找失物等等。在這一個個小故事裡面,穿插描述了校衛隊員之間超越了工作之情的兄弟之情。
全文三千多字,筆法平實,但關鍵處也有幾個煽情的語句,很容易讓讀者陷入其中,不知不覺中受感動。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個帖子剛好出現在《我在保衛處的血淚史》的下方,兩篇文章內容卻天差地別,一個是控訴,一個是珍惜,一個含糊其辭,一個清晰可查,一個筆法拙劣,一個流暢可讀。
同學們的眼睛是雪亮的,馬上發現了其針鋒相對的味道。
雖然第一個帖子《我在保衛處的血淚史》出現時大家關注度不高,偶爾有幾個不知情的人也回覆了幾個“哦”“原來如此”之類的話,但總體不受關注,只有幾個馬甲不斷的頂上去而已。但第二個帖子《一起走過的日子——保衛處回憶錄》則引發了相當的關注和回帖。因為其真實可讀,不少同學的回覆也長了很多。
有不大瞭解的學生回覆道:“怎麼一個是血淚史,一個是走過的日子,孰真孰假,李逵李鬼?”、“我還是相信一起走過的日子,血淚史太狗血,簡直就是有高氵朝沒前戲,太假太假!”“原來保衛處是這個樣子的,開眼界了,不過不知道哪個是真品?”
一些受過保衛隊員幫助的同學主動站出來,稱《一起走過的日子——保衛處回憶錄》一貼“非常可信,我就是xx學院xxx,當事人之一!”、“真實可信,鄙人認認識文中的xxx,描述的跟他說的差不多!”
輿論朝著有利於保衛處的一面發展著,但幕後推動者顯然不會這麼快就束手無策。很快的,又出現了一些ip相同的回帖者,稱《一起走過的日子——保衛處回憶錄》一文嚴重造假,是保衛處的“”出來作怪云云。
;
第五十九章 三足鼎立
事情遠沒有結束。
第二天,論壇上又出現了《西北漢子真風采》和《駁偽民主》兩篇重磅文章。
第一篇文章,以採訪的方式介紹了保衛處來自西北的校衛隊員魯大的故事。魯大籍貫江南市人,但在西北長大,後又回到這裡工作。
魯大生性豪爽,愛憎分明,在保衛處工作了兩年多,工作之幫朋友們排憂解難,急公好義,該出手時就出手,頗有綠林豪俠的風采。
文章的前面部分是直接採訪魯大的談話錄,後面部分是採訪保衛處其他同事的談話錄。兩部分相互輝映,一個形象生動、有血有肉的魯大被成功的塑造出來。在流暢文筆的形容下,魯大鮮活的從帖子上躍然而出,誠如文章標題所稱的,成為一個風采過人的西北漢子!
細心的讀者自然又將其和《我在保衛處的血淚史》那帖子聯絡到一起,那帖子裡面提到了一個西北流氓,而這裡的卻是西北好漢。於是,一番比較和臆想又在所難免了。
第二篇文章則比較偏學術性,從民主的起源開始,談到歷史上那些關於民主的著名代表人物,再到近代的諸國包括中國對民主的探索道路,將民主一詞的內涵淋漓盡致的剖析和詮釋出來,將歷史上和今天許多打著民主旗號的偽行為也一一批駁,最後筆鋒一轉,聯絡到奧斯卡學校本身的情況,讚揚某個新成立的部門種種真正民主的行為。
文章邏輯嚴謹,論證嚴密,語言犀利,觀點鮮明,端的是一篇好文章。可以看出作者那非凡的寫作功底和文化積澱。
明眼人一眼便看出,這文章是針對《論民主與獨裁》一文的,而無論構思、論證和筆法,前者都遠勝後者。
自此,論壇上出現了針鋒相對的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