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3 / 4)

船身內貼了一圈石板,這樣不但可以讓沉船變得堅固萬分,而且為船下沉做了一些事先的準備工作,絕對可以說是巧妙的一舉兩得工藝。

遊了差不多幾分鐘,忽然就開始朝上而行,期間不斷出現一些一人寬的通道,整個的結構就好像魚刺一樣,而我們遊動在魚的脊柱中,我暗暗猜想那應該是排水用的,不至於讓海水倒灌入沉船內部。

忽然,霍羽停了下來,由於他沒有做任何的手勢,加上前方忽然變得非常的寬闊,我們就絡繹不絕地跟了上去。

在我的頭出了水的瞬間,那一下我都沒有反應過來,就覺得胃裡一陣翻騰,整個人腦袋都在發暈,有一種極度想要嘔吐的感覺,我知道這是由於在水裡時間太久的緣故,像我們這種未曾收到過專業潛水訓練的人,這都是常事。

水中有著一定的浮力,所以在我爬上了岸之後,便不管不顧地大口嘔吐起來,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唯一倖免的只有蒼狼自己,他在當兵的時候受到過這方面的訓練,但這時間也太長了,所以他的臉色也是非常的難看。

我擦著嘴,感覺自己的身體就像是灌了鉛一樣的沉重,已經無法適應自己身體的重量,就坐在地上大口的喘氣,同時也開始觀察我們所處的地方。

這是一條墓道,給我非常的熟悉的感覺。當看到的那一瞬間,甚至激動的差點哭了出來,這一次的經歷比以往都要艱難,因為在潛水中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經開始擔心氧氣的問題,所以一直都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這下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墓道寬兩米,這是我見過最窄的墓道,大概是因為兩邊都按了石板,當然最大的問題就是船的限制,畢竟船就這麼大,如果主墓室和耳室要設計的大一些,只能從各方面減小佔地面積。

不過,我隱約感覺這裡肯定會有一些機關和陷阱的設計,畢竟有這艘船的規模擺在這裡,而且還設計了移動的入口,要是不出現這些東西,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由於關於沉船葬的記錄非常的少,但是我還是在書籍和網上查到了一些可以借鑑的東西,不如過沉船葬內的建築風格,大多是分為“土”字型,船隻大一些就會是“圭”字型,甚至還有少數特殊的“主”字跡。

“土”字型的就是一個主墓室,兩個耳室和兩個配室,屬於沒有功名的富商之類的沉船葬。

“圭”字型就是一個主墓室,四個耳室和四個配室,這是官員的沉船葬、

而“主”字型的那就是帝王的沉船葬了,有著一個冥殿,兩個配殿,兩個偏殿和兩個陪葬殿。

可是這三種沉船葬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多有一條筆直地神道,直接通往主墓室或者冥殿,但這樣就會讓人很頭疼,在這裡並沒有辦法斷定墓葬的規格,只能透過一些繪畫或者最好是文字的記載瞭解墓主人的情況。

根據一些同行的口述中得知,沉船葬有一個非常強行的限制,那就是不能直接從神道直接進入冥殿,必須先要走到其他的房間裡邊,否則立馬就會觸動最厲害的機關,即便是大羅神仙都無法活著透過。

而且,進入的順序還必需要對,要不然結果還是一樣的,所以說一般出土於沉船葬的冥殿價格要比土葬的高上一些,畢竟相對的危險會大一些。

這條墓道兩邊的石板上,有著一些簡單的浮雕,由於被水汽的蒸騰和年代的腐蝕,感覺就好像沉寂了上萬年一樣,所以浮雕也只比水中隧道里邊的清楚一絲,大概記錄的是一些封賞的場面,猶豫實在是太過模糊不清,連主人公都已經看不清面貌。

只能透過一些細節看出是明朝的服飾,而且主人公並非官服,二是穿著綾羅綢緞,這大概就是一位富商,只不過一個富商能夠修建這樣規模的沉船葬,我覺得胖子說的和我想的都比較靠譜,不是沈萬三,就是他兒子。

沈家作為明朝最大的富豪,有人稱這個家族的財力是“富可敵國”,我相信這只是一個比喻,畢竟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四海之財莫非王富,這只是說沈家不是一般的有錢,而是相當於的有錢。

在中國歷史之上,也就出了一個沈萬三,這個家族的財力已經到了一個不可估量的地步,所以他們能建造這樣的沉船葬也不足為奇,再加上沈家就是生活在華夏南部沿海地區,所以選擇這裡應該是沒有什麼太過意外的。

再說牆壁上的浮雕,雕刻著一個商人領賞的局面,在古典古籍中有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建立明朝,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偉略,那就是沈家財團的大力支援,所以在明朝沈家才會有很多得天獨厚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