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既要當biao子又要立牌坊的“拒絕”陳漠見得多了。老是說國人重“禮”,其實很多都是虛頭巴腦的這種你推我迎。最後結果還是那個結果,兩人都非要折騰一圈,累死個人。
他只能接著配合御史的表演:“小的自然知道大人心意,但大人倘若能夠安身立命,小的也能受到更多的庇護,將來出什麼亂子,大人也可以四處幫我打點一下不是。
特別是這玉,我師門是算出朝中現在不是很太平,大人也需要聖上一直恩寵。這玉在大人遇到什麼挫折的時候如若獻出,定有奇效。”
陳漠這話御史當然明白,黃金自己留,這美玉自己私藏著倒是一個禍害,回去獻上,就說神仙天降祥瑞,這任務完成,祥瑞的證據也拿到。自己收穫的可比這一小塊石頭強,石頭就再值錢,皇上才是真正的金山。
他默不作聲,陳漠知道火候已到,連忙走到他後面的馬車前,將那包袱小心地放了進去。回頭又行了個大禮故作難為情。
“小的還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大人可否幫小的一個小忙。”
御史聽了滿臉堆笑,熱絡地答應:“你儘管講!”
陳漠從懷中拿出一微小的袋子,放在掌上剛好。那袋子是紅色的有些紗狀的特殊材質,透過紗網看去,裡面還有一層密封好似嚴嚴實實。
御史好奇地打量了半天,也不能確定這是什麼。
陳漠恭敬地將這東西雙手遞給御史。公堂上的囂張是替自己廣告宣傳,這個時候恭敬是為未來播種。
“這是我門的奇品,一直耳聞當今聖上愛茶,這正是我門的奇茶一種,聖上如此恩寵我這小民,可否代為稟告我異常心懷感激,專門貢出這奇茶。”
御史用手掂量了一下,看起來不過二三兩的樣子。忍不住皺起眉頭問道:“這時候獻茶?而且就這麼些?”
舉國上下清明前獻茶者濟濟,穀雨更是不少,聖上是個講究人,愛茶但只愛極品茶,非這兩個節前的茶並不可能喝。聖上對茶的精通,不比茶聖差多少,朝中都知道聖上也在寫一本茶經。茶葉不說入口,只瞥一眼就能看出好壞來。
而且就這麼一點,怎麼也說不過去啊。獻茶几斤都嫌少,這拿幾兩算怎麼回事?雖然可以告訴聖上是武大的心意,但也顯得自己不太懂事。
“這非一般茶,並不來源於咱們這凡人之處。實不相瞞,這茶樹在他們那裡也僅有六棵,這其中三棵樹都已經超過600年壽命,這三棵樹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別名為雀舌、奇丹、北斗。
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三棵樹都是在懸崖峭壁上長著,根在岩石中扎著活了六百多年,所以,此茶數量每年量好時也不過一斤。
這裡總共是三兩,今年產量少,所以也只得了這麼多。我將這三棵樹上的葉子分別放在不同的袋子裡。您只管拿回去,行家看了,必然欣喜。”
陳漠送的這茶到了明後期才有,不是自己吝嗇,而是他說的都是真的。這三顆樹被稱為母樹,而它們產的茶葉才有資格叫做大紅袍,其他的不過是巖茶而已。
在陳漠的世界裡,他們國家和米國冷戰了多年,米國總統第一次訪問他們國家時,當時領袖送的國禮就是四兩此茶葉。米國總統有些吃驚,也是不明白為何國禮看起來這麼輕薄(太少),華夏自古又不缺茶葉。
華夏的領袖就笑著告訴他:“可不要嫌少,這茶葉一年就能收一斤不到。給了你四兩,這可是“半壁江山”了。”這段軼事也讓這茶葉後來無比珍貴,最重要的是你想買也沒地方可買,要喝這茶,你得有身份。
所以,陳漠給皇帝的謝禮,想到他愛茶就立即想到了此物。這萬能的商城卻也只有六兩,他就全買了來,自己偷偷留了二兩嚐嚐鮮,剩下的這才包了送來。
御史聽他這麼說,越發好奇,但見他送來的玉確實非同凡物,也願意相信這茶確實很珍奇。雖然自己不懂,但當今聖上在這方面的名聲可是眾所周知的,想必他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跟聖上故弄玄虛。
於是點頭同意幫他獻上,兩人又互訴一段衷腸,表示對方就是自己的親哥哥親弟弟,以後有我一個燒餅就有你半個,有我一隻羊就有你四條腿,有我一個媳婦你也就有------呃,一個嫂嫂。
像是劉備遇到了張飛和關羽,恨不得拜了把子。看來陳漠裝神弄鬼取得了神效,加上這一大堆心意,徹底收服了御史的心。
兩人再也找不出什麼話來說,這才終於“依依不捨”告別,御史再三囑託,要武大一定記得經常來京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