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如此,還是進展緩慢,電視臺實在很費錢。但就這樣,我還是想做電視臺,你知道為什麼嗎?”
付菡配合地挺直了背:“您說。”
“幾年前,法國的媒體針對中餐館特別做了報道。我承認,不少中餐館確實有衛生髒亂差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巴黎的中餐館還是很講究的。而他們的報道有非常明顯的誤導傾向,甚至有些含沙射影地批評了中國文明。我覺得很不公平,卻沒有辦法。”
付菡點點頭。
“當時,沒有媒體肯為華人發聲。我們幾個華僑一商量,覺得問題就出在少了話語權。於是,每人出了十幾萬歐,七八個人辦起了電視臺。”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
付菡對他點了點頭,恭維了一句:“你們很有魄力。”
王先生繼續說:“但是,電視臺難辦!我們幾個人都是半路出家,需要和你們年輕人多多溝通。出門在外,華人的形象得靠我們自己來維護。我剛到法國的時候,還有法國人問我在中國留不留辮子。現在好些了,但有些法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民國時期的旗袍中山裝。很不可思議吧,就算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了,他們對中國還是所知甚少。除去那些對中國特別有興趣的法國人,他們會自覺上網瞭解諮詢,而其他法國人依舊習慣透過主流媒體的介紹瞭解中國。而在文學傳播方面,中國當代文學大家被介紹到法國來的翻譯作品,大部分還是講五六十年代中國的苦難以及文/革的作品。”
付菡想起了她在中文書店看到的作品,確實如此。
“雖然你只是來打零工,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對我們電視臺一定的認識,並且認可電視臺的價值。我花了很多心思,等了好幾年才從法國政府申請到這個電視臺,希望能好好把它做起來。把節目做好了,傳播當下的……”
王先生花還沒說完,此時辦公室的門開了。
前臺的工作人員走了進來,告訴他:“王總,楊少來了。”
他一聽到是楊少,眉頭然皺了一下,隨即迅速地恢復平靜。情緒隱藏快得讓付菡以為是不是自己眼花看錯了。
“那你週六來上班吧。”
付菡應了一聲,起身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