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晚飯,宋嫤言帶著渾身的艾條氣看著同樣滿身艾條氣的沈易被其他人嫌棄,然後把飯吃得無比香甜。
晚上她躺在床上開啟了已經半年沒上過的微博,看到《永安帝賦》的廣播劇更新了一集,她看了看圖片並沒有去聽,自從聽了兩期後她總覺得怪怪的,可是哪裡怪她又說不上來。
後來她發現這個劇還發了首新的劇情歌,一時好奇就開啟來聽了聽,沒看歌詞,先看了詞作的靈感,上面寫道:“讀原著小說讀到永安帝於潛邸時與妃在後花園閒話家常時,忽而想到一幅畫面,時有暖陽照於坐在鞦韆上的女子身上,女子懷抱一白貓,長身玉立的男子立於一旁含笑凝視,頓覺溫馨可人,應是細水長流的現世安好,可惜後來烽煙再起,兄弟鬩牆,奪嫡亂起,此等悠閒不再。”
宋嫤言看完後,再聽耳中輕快的音調,一時間竟覺得似曾相識。的確是書中的場景,可是歌中卻莫名的多了幾分現實的感覺。
“也曾說廊沿下有女如玉,素手清顏立於鞦韆架邊,只後來世事翻轉未曾料,不見巧笑倩兮舊日閒情……”
宋嫤言跟著哼了幾句,突然就停了下來,吸了吸鼻子,再看看歌的名字,閒情偶記。
☆、葡式蛋撻
進了十二月,這一年最後一波節日隨著天氣的變冷紛至沓來,學生們進了考試月之後,常可見眼底帶著黑眼袋的學生來點咖啡,宋嫤言的工作隱隱的竟有些放鬆了的趨勢。
於是沒什麼事做的宋嫤言,最常做的就是門口來往的行人發呆,一會兒回頭跟晏明月說一句話,晏明月忙得顧不上搭理她,她也不介意,仍舊我行我素。
也許是這種悠閒刺激了晏明月,宋嫤言不止一次被晏明月嘮叨:“你學學煮咖啡啊,這樣不是快點麼?”
“不行不行,這樣我會搶了你的飯碗噠……”宋嫤言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說完又轉頭去看路人了。
後來宋嫤言還是找到了事情做,那就是研究蛋撻的蛋液哪個更好吃。
宋嫤言做的蛋撻,一直都是普通的港式蛋撻,可是後來她技術成熟了之後就換成了葡式蛋撻,蛋撻皮是採購來的,能做文章的不過是蛋撻液。
宋嫤言對葡式蛋撻的熱愛來源於她第一次去澳門玩時朋友說的故事,英國人安德魯創作了葡撻,妻子瑪嘉烈與其婚變後改良了蛋撻配方和烘焙技術,使葡撻名聲大噪並且廣受歡迎。
她還記得當時友人用了網上的評價來介紹這款澳門最有名有名的點心,“精緻圓潤的撻皮、金黃的蛋液,還有焦糖比例,都經過專業廚師的道道把關,才臻於普通蛋撻難以達到的完美。真正的蛋撻必須有分層明顯。上桌的瑪嘉烈蛋撻的底座就像剛出爐的牛角麵包,口感鬆軟香酥,內餡豐厚,奶味蛋香也很濃郁,雖然味道一層又一層,卻甜而不膩。”
宋嫤言自問是做不到這等地步的,就連形容她都未必形容得這麼好,可是這並不阻擋她從此之後對葡式蛋撻的熱愛,就連難得去一次肯德基,也要看到有這個才肯坐下來。
她準備一口小鍋,倒入淡奶油、牛奶、煉乳、砂糖,煮至砂糖融化,冷卻至室溫後加入蛋黃和低筋粉,攪勻,過篩後即成蛋撻水。烤箱二百二十度預熱,蛋撻水倒入模具約七分滿,蛋撻送入烤箱中層,上下火二百二十度烤約莫二十分鐘,至表面出現焦點即成。
今天她做了兩次,第一次的雞蛋只用了蛋黃,既是傳統的做法也是她一貫的做法,總想著這樣會不會顏色更好看,口感更香甜,可是這樣一來,因為怕蛋清會浪費了,所以做的蛋撻量少不說,次數也少了。
後來她聽說可以用全蛋來做,味道也不錯,於是就動了念頭。
按照同樣的方法,只是蛋黃換成了全蛋,攪勻過篩後準備好了蛋撻水,剛把蛋撻送進烤箱,就聽到晏明月在門口叫她:“嫤言,沈易來了。”
“來了就來了唄。”宋嫤言的手一頓不頓的忙著,眼睛緊盯著她手裡的烤盤。
“可是……他帶了朋友來。”晏明月有些遲疑的解釋道。
宋嫤言這時抬頭看了她一眼,歪著頭想了好半晌才道:“……哦,你讓他等等,我還有一爐的蛋撻,快要好了。”
晏明月“哦”了一聲,轉身出去對沈易說的卻是:“她讓你先喝茶,待會兒有蛋撻吃。”
沈易看了一眼帶來的南琛和程珮珈、方潯三人,摸了摸鼻子道:“那我要不要去幫幫她?”
“……你還真是待廚房待上癮了?”晏明月甩了個白眼過去,擼了擼衣袖又去煮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