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包括煎水和調膏。額,宛宛,知道什麼叫調膏嗎?”珞書側過頭看著清宛問道。
見清宛如意料中迷茫的搖搖頭,珞書解釋道:“所謂調膏呢,就是根據茶盞的大小,用勺子挑上定量的加工好了的茶末,放到茶盞當中,再往裡面注入煎好的沸水,調和茶末,就像濃膏油一樣,以粘稠為度……”
珞書還沒說完,就被人搶話去:“在調膏之前,還須要一個環節,叫溫盞。衡量鬥茶的勝負,一看茶麵湯花色澤和均勻程度;一看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無水的痕跡。茶麵湯花要求色澤鮮白,光澤奕然,民間稱其為冷粥面,意即湯花像白米粥冷後稍有凝結時的形狀;湯花均勻適中之時,叫做粥面粟紋,就是說像白色粟紋一樣細碎均勻。湯花保持一段時間後就要散退,此時盞內沿就會出現一圈水痕,以先出現水痕者為負。在《方輿勝覽》中說到,鬥試之法,以水痕先退者為負,耐久者為勝。”說完這一大串專業性很強的內容,那人彬彬有禮的對珞書作了個揖說道:“小公子好學識,對鬥茶的知識瞭解如此之多。”
珞書見狀趕緊作揖回過去,謙虛且真誠的說道:“公子才是好學識,說的這些倒真是學習到了。”
心裡在感慨,這人是誰呀,肚子裡的貨還挺多的,說出來的這一大堆還一套一套的。整的挺專業的呀!這不禁讓珞書對他的身份有了猜測,這人是誰?
“呦,這不是茶香居的香老闆嘛,可趕上鬥茶大會前回來啦?”突然來了一個人熱情的跟那人打招呼。
香老闆?他就是茶香居另外那個小老闆?被稱為檟州城的茶公子的香晟?
“你就是那個茶公子香晟呀?”清宛突然開口問道。
珞書都還沒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