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設下的“駝城”防禦不止攔住清軍的進攻,還讓清軍損兵折將無數,而改變戰局的就是海青送去的威遠將軍炮。據海青事後向皇帝講述,當時三等侍衛慶徽瞧準地形,帶著手下把一門門大炮推至有利位置。隨後,海清一聲令下,火炮齊鳴,火團炸向敵方陣營,不消片刻,噶爾丹的防禦被撕開裂口,清軍主力藉機攻上。
正因為師徒倆的突出表現,屬鑲黃旗的海青被提升為旗下從一品內大臣,而慶徽則晉升正四品二等侍衛。
海青站立皇帝身後,視線隨其手指移動看向輿圖,同時聽著皇帝說明:“當時此處士兵排列太密,所以遭致敵方集中放槍,我軍死傷一片。”
轉向另一處,皇帝接著道:“部分持鳥槍騎兵擁擠在此,海螺尚未鳴響,沒有統一號令,該進該退茫然無措。”
皇帝回身看著海青,無奈地搖搖頭,“朕先前自以為制訂了一套完整的誘敵殲滅計劃,豈料不過紙上談兵。”
行至坐榻落座,皇帝右手握住膝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能省就省,何來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也難怪到了真刀真槍的節骨眼上,會亂不成軍。”
抬眸凝視海青,“朕今早與你提起的火器營,可有什麼思路?”
海青躬身遞上呈文,“皇上,這是二等侍衛慶徽針對火器營的規劃。微臣聽過他的想法,部分還是可取的,恭請皇上一閱。”
說是部分可取,海青這是保留了。實則,看完全文,基本上都是可以採納的。對於慶徽的勤學善思,海青向來是倍感欣慰的。只不過,這一回,慶徽對師傅撒了謊,這份呈文實則是太子所寫,慶徽不過是改寫謄抄而已。
想想那時在古北口,胤礽還堅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