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各鎮諸侯即組成聯軍伐之,如若張繡勢力大成,難保關中各諸侯不會重詣當日討董之舉而討張繡,須知關東世家最是鄙薄我關西之人,張繡乃關西貧寒出身,關東世家對其更加鄙薄不已。只此四難,張繡恐怕就不易解決,且莫說還有其他內憂。”
孟達聽完,點頭問道:“那以孝直看來,張繡能否成勢?”
法正笑了笑,說道:“單憑臆想,卻是不能斷定,既然如今西”難去,不若子度兄與正一同遊覽一下漢中各地,如何?”
孟達笑了笑,說道:“孝直可是想考一下張繡是否明主?”
法正笑道:“卻是瞞不過子度兄。”
孟達說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開始達就與孝直同遊漢中郡。”
之後兩人又閒聊了一會,才歇息。兩人卻是不知道,他們雖然將門窗關好,但方才那對話已經一字不漏地被人聽去了,而竊聽的正是暗影的人。
卻是當日影一接了張繡的命令之後,連夜快馬趕往漢中,雖然法正以及孟達早出發了幾天,但他們都是以遊山玩水的心態前進,而且法正又是文士,每日走不過十餘里,怎及暗影每人所配備千里馬一匹以作傳訊。
故此當影一將書信交到賈詡手上的時候,法正以及孟達二人還在上庸郡境內。賈詡聽得張繡的吩咐之後,立即便指揮暗影行動了起來,在漢中郡查探起兩人來,終於在法正以及孟達進城打探訊息之時認定為可疑人物,然後進行跟蹤,之後就竊聽到他們所有的對話了。
暗影的人員將竊聽到的對話記錄好之後火速送往南鄭賈詡的手中。賈詡此時已經協助完張遼以及胡車兒處理好軍中之事,正好騰出手來為張繡處理此事。當看完法正以及孟達的對話之後,賈詡微笑嘆道:“主公目光如炬,這法正能發出如今論斷,實乃當世大才也。”
感嘆完之後,賈詡就吩咐暗影的人將馬均的書信送到法正手上,之後再對二人進行觀察,但不許豐擾法正以及孟達的生活。
次日一早,法正以及孟達起來之後,就離開了驛館,在城內轉了半天將整座小城都走遍了之後,法正以及孟達就出了城外,到附近的小村莊觀察。一連幾天兩人都到城外的村莊觀察情況。
當一日,兩人回到驛館之後,驛館的負責人卻是遞給了法正一封信。說道:“法先生,這是一位客商給你的,說是你閱讀最新童節就洗澗書曬細凹姍齊傘法正接過書信之後道了一聲謝,而後與孟達一同回了房中,才將書信拆開。發現是竟然是之前再行的夥伴馬均寫來的書信,裡面說了馬的與自己兩人分別後的經歷,並說明自己現在在宛城為官,過得很好,並且邀請兩人亦到宛城,自己可以推薦兩人為官。
法正看完之後並沒有說話。而是將書信遞給孟達,只見孟達看完之後卻是不屑道:“馬均這個只懂奇淫技巧之人張繡竟然用他為官?看來這張繡亦非如孝直所言那般有本事法正苦笑了一下,他知道孟達受的是很傳統的教育,對商人以及工匠很是鄙薄,像馬均這種只專注於發明製作一些小玩意,而不專心讀書的人,孟達自然會鄙薄不屑。但法正並不是如此想,他祖父法真當時乃是天下聞名的大儒,雖然名為儒士。但對商人、工匠並不鄙薄,這也使的法正亦如此。
只聽見法正說道:“子度兄過了。德衡兄有大才,就信中所言的翻車,如若當如德衡兄所言一般,只怕天下百姓亦受其恩惠,德衡兄大名亦能因此而名留青史。況且正以為張繡有識才之能,觀其麾下,徐晃、黃忠、胡車兒均是其一手提拔。但三人都可謂是世之虎將,其中黃忠以及徐晃更是大將之才,胡車兒雖是一匹夫,但亦是忠勇之士。再有賈詡、鍾繇、杜畿、張既,其中賈詡和鍾繇之前是小有薄名,但其才如何,天下人自不知,但如今看來。賈詡智謀,天下頂尖,堪比高祖之陳平,鍾繇有王佐之才,可比蕭何。杜畿、張既之前僅是一小官,但如今看來,二人治理一郡,綽綽有餘,杜畿之才只怕能治一州,張既年歲不大,日後成就更不可限量。如此看來,正以為張繡有識才之能。其用德衡兄,當有其道理在,我等且看下去就知。”
孟達撇了撇嘴,說道:“孝直之前所說都有理,只最後一條達不敢芶同。”
法正微微一笑,沒有在意,而是問道:“子度兄連日看了不少,以為如何?。
孟達想了想,嘆道:“張繡麾下能人的確不少,以訊息看來,張繡拿下漢中只不到一月,而且張魯之前治理漢中亦很得民心。而張繡拿下漢中之後竟然如此快就將民心定下,這般手段非常人能做到法正笑了笑,說道:“其實要定民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