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他還可以看一看呢。
安妮用私人名義來拍攝也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這一次紀錄片的拍攝因為有朝廷臺的指示的——上面非常的重視專門邀請了國內目前非常優秀的紀錄片團隊——就是之前拍攝過美食紀錄片的那個。包括國外安妮也找到了一個專門為國家地理拍攝的攝影師團隊。封冉冉一邊走著一邊聽著安妮介紹,一開始兩邊兒誰也不服氣誰,國外覺得我們技術不夠,我們覺得國外拍攝的角度缺少人文情懷——兩邊差點爭執地臉紅脖子粗,好幾次差點停拍了。
這種文化上頭的衝突是再所難免的。
可是拍完了之後大家咬一咬牙,又得撿起來重新拍下去。這件事情誰也不能說就那麼輕而易舉地撂攤子不幹了——而且再氣的時候看見熊貓蠢萌的樣子,又有點氣不起來了。大家等平靜下來了,坐下來,坦誠地把各自的想法談了談,求同存異麼。
彼此說開了,然後再一起探討,到底什麼樣的拍攝模式才是最好的。
最初幾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國內外的理念差異讓這一部紀錄片合作的很艱難。大家是希望能夠真正的合作——而不是說以誰為主誰為輔,在雙方都擁有充足的發言權的情況下,誰也沒法一錘定音。
所以只能磨合。你說說看你的想法,我說說看我的想法。然後大家再一起坐下來,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到底哪一種拍攝方法更好。感覺拍個紀錄片,簡直比拍電影還要更加的費勁兒。
這麼彼此相互融合著,居然這部紀錄片目前顯示出了非常讓人驚豔的效果。
安妮說到這裡,她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封冉冉好奇地看了兩眼她,然後封冉冉聽見安妮說道:“其實說實話,我覺得你們國家的拍攝水平很多時候我們的認識其實是錯的——我們的團隊一開始過來的時候覺得我們就應該是主導。因為你們技術不如我們麼……可是後來才發現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我跟大家補了很多你們拍攝的紀錄片,水平很高。你們喜歡說的那個詞兒,叫什麼來著——對了,人文情懷。我只是覺得大家應該多交流。”
安妮似乎是感觸真的是非常深的模樣。
“我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