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漢賊 作者:雨來不躲

“有人說蝗災乃上蒼警示,陛下準備懲處一批苛酷貪汙的官吏。”說到這裡,蓋勳搖搖頭,顯然在他看來這並非當務之急。

蓋俊一旁插話道:“我有一法,可消蝗災。”

“哦?當真?”蓋勳停下腳步,目不轉睛地盯著兒子,生怕他只是兒戲之言。

別說,他還真有法子,他前世姓什麼?姚啊,家中一直以唐之宰相姚崇的後代自居,姚崇治蝗之名流傳千古,其治蝗之法被後世奉為經典。他小時聽姚崇滅蝗的故事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

“阿父是否見過飛蛾撲火?”

蓋勳不解其意:“徒惹焚身之禍罷了,為何有此問?”

“飛蛾、飛蝗份屬同類,阿父焉知蝗蟲不會效法?”

蓋勳一拍額頭,同時“啊呀”一聲,連連說道:“這簡單道理,我怎地就沒想到、我怎地就沒想到……”

“你能想到就奇了,這可是千古良策啊。”蓋俊心底嘀咕,之後說得更具體了,“父親只需組織民眾在夜間設火于田邊,火邊挖坑,邊焚邊埋,定可緩解蝗患。”

蓋勳越想越有理,撂下一句‘真我佳兒也’,便奔向郡府面見太守去了。

這……就算一心為民也太雷厲風行了吧?至少要把家人送進官舍再去不遲?

母子相視苦笑,只好在廝僕引領下進了官舍。

作為一郡官員家屬的住地,漢陽官舍修得豪華非常,當然了,和敦煌蓋氏祖宅自是不能相比。一個公家,一個私人,兩者也沒有可比性。

蓋勳來到府寺門口,深深吸一口氣,步履放慢,正了正衣冠,神色凝重地踏入其內。

他才就任長史一職不久,不太瞭解郡太守張昭為人,只知他乃閹黨出身,但聽郡裡百姓私底下的評論,其人除了貪財一些似乎並無其他劣跡。這年頭出來當官,不貪才是另類。

太守張昭迎出,拉著蓋勳手臂熱情地道:“蓋長史來了,快進來。”

“明府。”蓋勳簡單問候一聲,隨著太守入了正堂,方才落座便馬上把兒子的話重複一遍,之後又縱論古今,引經據典,加強說服力,可惜太守始終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蓋勳不由焦急起來,話不自覺的重了許多:“時下有人言宦官四處賣官惑亂國家,所以上蒼才降下災難懲之。”說的就是你的靠山。

“你……”太守拍案而起,怒視蓋勳。

蓋勳視而不見,繼續道:“不久陛下會拿人開刀,以應上蒼警示。”別以為你跑得了。

“……”

“明府如能消除蝗災,豈不駁了這傳言。”我的方法會幫你渡過難關。

“……”

“況且若引得陛下關注,平步青雲易也。”做官為了什麼?無非名利二字。

“……”

太守張昭臉上由紅轉白,又由白轉為常色,終心平氣和的坐回位子,陷入沉思。陛下關不關注他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中常侍趙忠,如今正值他困難之際,雖無性命之憂卻也焦頭爛額,倘若蓋勳所提滅蝗方法有效,不就幫了常侍大忙嗎?到時……

片刻正色道:“蓋長史所言不無道理,可在晚間試上一試,若行之有效,此為郡中百姓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蓋勳取得太守同意後馬上組織人手,又命人把蓋俊叫來,這個辦法是他想出來的,一些細節離他不得。

當晚田邊燃起熊熊大火,捕殺蝗蟲不計其數。

證明此法可行,蓋勳馬上前往隴縣拜見涼州刺史。

西漢初設十三州刺史部時,州的刺史原是朝廷派遣的監察官,對郡國長吏有省察舉劾之權,但無權黜退。刺史平時“巡行所部郡國”,“歲盡”則“詣京師奏事”。因為“居無常治”所以無治所。西漢末及王莽時曾改稱刺史為州牧,州牧實掌一州生殺大權。東漢初復改為刺史,可此時刺史權力已較西漢時大得多,只要“有所劾奏,便加退免”。刺史並從此“治有定處”,號稱“外臺”,儼然成為郡守、國相的上司。雖然刺史秩僅六百石而太守、國相多為二千石。

蓋勳繞了幾道關才見到人,兩人同為六百石官員,地位卻有如天壤之別。

涼州刺史姓劉名虔,四十餘歲,身高面瘦,為人耿直,嫉惡如仇,加之漢室宗親出身,地位然,在涼州聲望極高,權力也大,諸太守見他無不戰戰兢兢。

看到蓋勳毫不畏懼的站在他面前,劉虔暗暗點頭,邀之入座。

聽罷蓋勳所言,劉虔皺眉道:“蓋長史所法真個可行?這種事可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