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居住的二十四條街,大部分設於城東及城西。
蓋俊由雒陽東南開陽門入城,跨諸街亭,直奔河南尹官舍。蓋俊以族侄蓋胤為河南尹,雒陽令卻並未來得及任命。
昔日,因為雒陽是帝都的關係,雒陽令處處受限,屢遭掣肘,權利尚不如地方縣令、長,但它有一個好處,連諸太守也難比,它有參與朝政的資格,可以說是一個極為顯赫的位置。
每一任雒陽令皆由公卿主持朝臣討論,再移交尚書檯做最終定奪。現今包括雒陽在內,整個河南尹都是屬於蓋俊的管轄,當然不用那麼麻煩了,他一句話就讓蓋胤當上河南尹,何況區區雒陽縣令。
只是,由誰出任雒陽令?
張仲景歷任數縣,一度官至千石縣令,倒是有這個資格,不過蓋俊更希望他留在自己的身邊,萬一得了急病,還需要他出手救治不是。
還有誰呢?
蓋俊身邊的人都太過年輕,資歷淺薄,有些人更是從未當過官,雖然他可以任命雒陽令,但也不能亂來,至少要找一個從政經驗豐富的人才行,不然恐為人詬病。蓋俊一時難做決定,遂詢問賈詡、荀彧、楊俊、蓋胤。
賈詡掃了一眼其他三人,見他們目光清明,並未久思,顯然已有人選,便知趣的閉口不言。
荀彧環顧左右,當先說道:“所謂舉賢不避親,下官推薦從兄荀(悅)仲豫,其人操清行朗,兼通經、律,當可勝任雒陽令一職。”
這倒是一個好人選,蓋俊又看向楊俊,問道:“季才,你呢。”
楊俊道:“下官舉薦同鄉、故冀州刺史李邵李伯導。李伯導今年堪滿五旬,為我河內名士,少好學,苦讀不倦,仕州郡,舉茂才,歷任縣長、縣令、議郎、冀州刺史,治政以善為先,所在有清名,可為雒陽令。”
“哦?季才能夠請到此人?”蓋俊一臉訝然,他不認識李邵,但看他的從政履歷,極為豐富,又是知名之士,若招入麾下,美矣。
楊俊笑回道:“如是旁縣,李伯導十有**會拒絕,然而帝都雒陽,則又另當別論了。下官有七八成把握。”
蓋俊點點頭,隨後把目光轉到蓋胤身上,後者立刻道:“我推舉的人是小妻衛氏從兄衛覬衛伯儒。”
蓋俊露出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因蓋胤納衛氏、毋丘氏之女,是以他特別關注兩家才俊。
此支衛氏和漢大將軍衛青河東一脈無甚關係,起始為幽州代郡衛氏。
衛覬曾祖衛嵩五經俱通,堪稱北疆一代宗師碩儒,漢明帝聞其名,乃徵召入朝。衛嵩在家鄉接到詔命後,向西入幷州,經由雁門南下,許是年紀大了,走到河東安邑時病卒。漢明帝哀其不幸,把衛嵩死亡之地,數以千計田畝賜給其後人,衛氏從此在河東安邑落地生根。
衛氏自衛嵩開始,三世並有名聲,遂成河東望族。
衛覬繼曾祖、祖、父三代之風,少夙成,遊太學,以才學稱,年二十餘歸家,閉門苦研諸經,另外《史記》、《漢書》、《律令》,諸子,無不綜覽。今年不過三十餘歲,已是河東名士之流。
去年蓋軍襲佔河東治所安邑,河東太守臧洪親自登門,費盡口舌才將衛覬請出,聘為功曹。前廣陵太守張重臧洪之才,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動任臧洪,今臧洪同樣把一郡大小事盡數託付於衛覬,由此便知後者之才。
蓋俊覺得三個人選都挺合適,不過他更傾向李邵,畢竟後者曾經當過一州之主,眼界、能力必然高人一等。而荀悅、衛覬皆以經學著稱於世,前者留在身邊幾年,待磨去氣再派出去不遲,衛覬現階段則更適合在臧洪的扶持下理政,積累經驗,說不定兩三年後就能迅爬到兩千石。最後問賈詡道:“和心可有人選?”
賈詡搖搖頭道:“此三人確有守雒之能,下官便不做推薦了。”
不知不覺間一行人已經來到河南尹官舍門口,蓋俊決定道:“季才,你馬上寫信邀李伯導,務必要請到其人。”
楊俊欣然應諾,當蓋胤提出用其小妻衛氏從兄衛覬時,他一度擔心蓋俊會任人唯親,事實證明他多慮了。蓋俊日後也許會有意識重用‘親戚’,但絕不會胡亂提拔。
荀彧、蓋胤提議未被採納,都是一笑了之,兩人一個是和蓋俊相交十幾年的朋友,一個是名為叔侄,實為兄弟,感情非常人所能及。
蓋俊入官舍巡視,蓋胤出任河南尹不過數日,尚來不及招募官吏,幕府頗空。蓋俊在官舍轉悠幾圈,便讓諸人散去休息,他則在蓋胤的陪伴下前往醫捨去見張仲景,並特別叫上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