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則為一介散職,無疑,田豐屬於後者。一是田豐見王室多難,志存匡救,而韓馥一心偏安,只願做一方諸侯。二是田豐性格剛正,不知揣摩,動輒直言犯諫,極易惹上位者反感。
其實不怪韓馥,這種人通常會給君主帶來無窮無盡的壓力,世上恐怕沒有哪位君主會真心喜歡,即使以李世民和魏徵千古君臣楷模,亦有魏死悔婚砸碑等過激之舉。
袁紹或許以後也會像韓馥那樣,厭惡疏遠田豐,但至少現在不會,他要藉助田豐之名、田豐之才,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委田豐以腹心之任,以為‘居刺史之半’的刺史部第一豪職——別駕。同時以魏郡名士審配為治中。
兩人並以忠直不得韓馥重用,而袁紹反其道而行,受大權重權,從一介散職從事一躍拔為州里僅次於冀州牧的人物,就是要告訴冀州士民,他和韓馥的偏安思想完全不同,他的志向遠大,他有拯救社稷之心。
同田豐、審配相比,騎都尉沮授僅僅撈到散職從事,算是勉強被納入體系,卻沒有進入核心層。蓋因沮授雖然也不得韓馥重用,但後者極為敬重他,拜為騎都尉,而沮授面對袁紹屢次伸出的橄欖枝不為所動,袁紹此舉有故意敲打對方之意。這便是上位者的御人之術,只有白痴才會當做什麼也沒生過,如果無法讓下位者懷有一顆敬畏之心,那這個主君就太失敗了……
提拔完冀州本地人,袁紹又以豫州潁川人荀諶、辛評、郭圖為謀主,次拔幕府賓客荊州南陽許攸、逢紀、徐州廣陵陳琳等,再任兗州濟陰人董昭為參軍,司隸河內人朱漢為都官從事,檢察百官……
再以校尉麴義、朱靈、張頜為中郎將,授予兵權。
總體來說,袁紹此時面對的局面比原本歷史好上無數倍,原本歷史韓馥舊部桀驁、公孫瓚強悍、諸郡太守曖昧,又有黑山作亂,張楊、匈奴單于於夫羅叛變,青徐黃巾入境,袁紹猶然一一擺平,政治手段、軍事手段皆出類拔萃,天下無匹。劉備前半生經歷無數次失敗,直到五十餘歲入主益州,才可與袁紹一比。
聽說袁紹在冀州眾官吏的陪同下離開平陽,前往鄴城,蓋俊亦動身出幽州大營,渡漳水橋,經鄴城北繞到城東,正好看到大隊迎面行來,時間拿捏得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