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說:“一切照先生意見辦,便是!”
汪士榮說:“你暫捐白銀百兩看看,若修墳資金有缺口,平西王再捐。”
吳三桂點點頭。
於是,汪士榮離開藩王府,到民間訪人。經過數日之奔波,汪士榮找到幾個德高望重之人擔任修墳委員會理事。幾個老人一聽為永曆帝修墳都異常高興,但他們又擔心平西王會為難他們。當得知汪士榮也是受命於平西王時,大家對平西王的怨恨便都沒有了,心裡只是莫名其妙的激動。他們彷彿覺得某一種日子又要到來,對前途又有了美妙的憧憬。
透過商議,大家一致推選趙老為理事長,而錢老、孫老、李老均為副理事長,汪士榮只管錢。然後,由汪士榮起草,大家一起抄錄,寫出了幾張內容一樣的安民告示:
漢人們:
大明之皇帝永曆帝已長眠於荒草野外之中數載,至今仍是黃土一抔,令我等漢人子孫無顏於天下。我等為了讓永曆帝之靈位有定所,讓我漢人子孫情感有寄託之處,精神有景仰之所,故倡議為永曆帝修墳。望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獻出你的愛心,使我們的情感擁有棲息之地。
永曆帝修墳委員會。
此告示在昆明城內貼出之後,昆明城內立即為之轟動。平民百姓更是奔走相告,彷彿又看到了什麼希望。
但也有人惴惴不安,他們不是不想捐資修墳。為永曆帝修墳不是一人得到好處的事,而是千千萬萬的漢人都能得到好處的,誰會不願出錢呢?他們感到害怕的是不知平西王吳三桂抱什麼態度。因為他們知道,若是吳三桂反對的話,他們縱使有極大的熱情也是無用。
於是,修墳委員會又將平西王吳三桂捐資百兩之事透露出來,民眾之心頓時放下,昆明城內頓時出現捐資修墳的高潮。
短短的幾天之內,修墳委員會竟收到白銀四萬兩,還有各種祭品,香、線錢等財物。同時,還有數百名精壯勞力來到修墳委員會請求為修墳之事出把力。
看到堆積如山的錢物,看到慷慨激昂的人們,修墳委員會幾個老人頓時激動萬分,老淚縱橫。
接下來之事便是找墳。
當地人告訴他們:當年是在草萍驛將永曆帝處決的,現在要找到處決永曆帝的地方並不難。難就難在永曆帝之墳不是埋著一個而是兩人。
原因在於當年處決永曆帝之時,是將小太監大將軍與永曆帝一同處決的。據說當時處決之後,人們雖知是永曆帝與小太監的屍體,卻無人敢去收屍。倒是草萍驛附近鄉村裡,有幾個膽大的百姓偷偷去為永曆帝收屍砌墳。但是,當他們挖好坑,正要將永曆帝下葬之時,突然犯難了。原來永曆帝的屍體與小太監的屍體在一起,都是無頭屍體,兩隻頭顱滾落在一邊,他們一時無法分清哪是小太監的屍體,哪是永曆帝的屍體。
對於永曆帝與小太監的頭顱倒是好分辨,因為永曆帝有鬍鬚,而小太監無鬍鬚,一目瞭然一看便知。
難就難在分辨他二人的軀體,小太監雖說小,但身體也有那麼大了。而永曆帝經歷那麼多磨難之後,身體早就瘦削得與小太監的身體一般大了。突然有一人想到分辨之法,說小太監沒有男人的東西,而皇上有,且強壯著呢!只要脫下他們的褲子一看便知。眾人一想有理,便立即動手為小太監和永曆帝脫褲子。可是,剛動手,把風的人喊有人來了,要他們快點。他們顧不得那麼多了,只得將小太監與永曆帝的屍體一同埋了。
趙錢孫李幾位長老聽得這裡便傻了眼:這如何是好?
倒是汪士榮的頭轉得快,說沒有關係,只是將永曆帝與小太監合葬之墳修好便是。
趙老說:“不行!這樣一來,以後我們來祭祖之時,到底是向皇上燒香呢,還是在向太監燒香呢?”
汪士榮說:“只能這樣!大家想想,永曆帝與小太監的屍體都只剩下一把骷髏,早已都沒有男人的肉坨坨了。誰還能分辨得清哪時永曆帝哪是小太監呢?”
趙錢孫李幾位長老一聽,便默然。事實確實如此,他們即使有心,也無法做到。
汪士榮見大家情緒低落,只得安慰說:“其實,永曆帝與小太監感情好,我們權當把小太監當永曆帝的伴吧!”
趙老說:“當伴是可以,只可惜是個太監。”
正當他們有些悶悶不樂之時,永曆帝與小太監合葬的土墳之中飛出一隻白色的鳥。這種鳥他們誰也沒有見過,所以不知鳥的名字。
鳥向天空飛去,消失在天際處。
汪士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