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汪士榮卻並不想詢問他。經過與吳三桂相處的這段時間所觀察,吳三桂想告訴別人的,自會告訴別人,不想告訴別人的,別人問也沒有用。
吳三桂心裡煩躁的原因正是因為康熙帝兩個侍衛的到來。按說,皇上派自己的貼身侍衛千里迢迢來看望他,是皇上表示對他的器重,他應該感到高興才是!然而,吳三桂卻從中嗅出了異味!
自從汪士榮幫助他籌劃以來,吳三桂在各方面都有可喜的收穫,形勢越來越朝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吳三桂近段時間比任何時候都變得躊躇滿志起來。然而,正在此時,皇上卻派人來慰勞他了。這令他不得不有所懷疑!皇上是否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察覺?他派人來是為了刺探虛實,還是想穩住我的心?吳三桂將汪士榮召來之目的,便是商量下一步之對策。
吳三桂問:“汪先生認為本王的行動是否可能被皇上察覺?”
汪士榮說:“汪某覺得確實有可能!”
吳三桂問:“先生為什麼這樣想?”
汪士榮說:“俗話說,要想人莫知,除非己莫為!何況有些事情不僅沒有隱瞞,而且想隱瞞也無法隱瞞。”
吳三桂說:“先生是說修陵拜陵之事?”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問:“依先生看來,皇上派貼身侍衛來用意何在?”
汪士榮沉默不語。
吳三桂說:“汪先生有話儘管直說!”
汪士榮說:“汪某覺得皇上是在用緩兵之計,先穩住平西王,再圖發展。”
吳三桂一驚,問:“先生之意,莫非是想告訴本王,皇上有什麼行為會對本王不利麼?”
汪士榮說:“平西王的理解沒錯。”
吳三桂說:“皇上真能奈何得了我吳三桂?”
汪士榮說:“鰲拜也非等閒之輩。”言下之意是鰲拜也算得上是一代梟雄,結果也讓康熙帝給結果了。由此可見,康熙帝絕非省油之燈。
吳三桂聽後,便不說話。他似乎在思考一個更深更遠的問題。突然,他像得到什麼提示一般,他問汪士榮:“先生認為下一步,本王該怎麼做呢?”
汪士榮沉默不語。
吳三桂問:“先生為何不語?”
汪士榮說:“不是汪某不想說,而是怕汪某說了,平西王未必敢做!”
吳三桂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然後說:“普天之下,還從來沒有我吳三桂不敢做的事。今日聽先生之言,方知自己還有不敢做之事!”
汪士榮沉吟良久,然後決斷地說:“平西王若敢做,汪某自然敢說。”
吳三桂說:“先生說吧!”
汪士榮說:“殺了他!”
吳三桂確實一驚:“先生可是說殺了皇上?”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問:“先生認為殺了皇上會有什麼用?他們頂多換一個人做皇上。”
汪士榮說:“若能將康熙殺了,一是引起清廷的權力之爭,二是可以動搖大清的基業。平西王正好趁機給清廷以致命一擊!”
吳三桂問:“先生有把握能殺得了皇上?”
汪士榮說:“不是汪某,而是公子!”
吳三桂問:“先生說的是犬子麼?”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問:“先生憑什麼有把握能誅殺皇上?”
汪士榮說:“只要公子能依從汪某之計。”
吳三桂問:“汪先生用什麼計?”
汪士榮不答反問:“皇上現在可正是青春年少之際。”
吳三桂問:“先生可是想用美人計?”
汪士榮說:“除此以外,別無良策。”
吳三桂搖搖頭說:“此計是古人常用之計,不妥。”
汪士榮說:“正因為是常用之計,才可再用!”
吳三桂在思索著。
汪士榮又說:“其實,汪某之美人計與平常之美人計有所不同。據汪某推測,皇上處於青春年少之階段,必然是鍾情之輩。所以,並不能以嬌豔女人以色誘之,而是要以純情女人以情誘之,方能使皇上上當。”
吳三桂說:“先生之計,本王有些不解。”
汪士榮說:“平西王儘管道來!”
吳三桂說:“本王疑惑之處有三,其一是既願以情誘之的女人,又怎麼會是純情女子!”
汪士榮說:“汪士榮所指的純情女子並非指其心,而是指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