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觸到聿粵之痛處,怒道:“你不可再說!否則,我即取你的性命!”
兩個皇帝誰也不肯相讓,尤其是紹武帝,根本就無心抗清,弄得眾大臣離心離德。然而,紹武帝雖然不想抗清,而清廷卻並不想放過他。
清將李成棟率兵由潮州向惠州進發,再攻擊廣州。一六四七年一月,李成棟攻陷廣州時,紹武政權便如同兒戲般的散夥了。紹武帝也從此失蹤了。
蘇觀生嘆息道:“越想自保者,越不能保護自己!”
清兵攻陷廣州,紹武政權不歡而散之訊息傳到肇慶,永曆朝廷為之震動。永曆帝召集眾臣來商量。瞿式耜認為,廣東已成危地,離開廣東為上策。永曆帝問到哪裡去?瞿式耜說到偏僻之處去,只有偏僻之處,清兵才鞭長莫及。
於是永曆帝率眾臣從肇慶奔向梧州。梧州不久又失陷,永曆帝又率眾臣從梧州奔到廣西桂林。
然而,永曆帝在桂林之足尚未立穩,清兵又氣勢洶洶追隨而來,形勢非常危急。永曆帝束手無策,眾大臣心慌意亂。瞿式耜請求永曆帝在桂林停留下來,永曆帝不同意。瞿式耜無法,便請求讓自己留下來,為永曆帝斷後,永曆帝同意了。
於是,瞿式耜將妻子兒女全留在桂林城內,表示誓與桂林共存亡之決心。然後,命令士兵加強修築防禦工事。但是,他們尚未準備完畢,清兵已接近桂林。清將領命令清騎兵前往城內打探訊息,幾十個清朝騎兵突然進入文昌門,登上城樓遙望著瞿式耜的公署,並且肆無忌憚地仰天大笑。
接到清朝騎兵突入文昌門的訊息,瞿式耜心裡急得渾無主見。後見援將焦璉來了,立即命令他拒敵。
瞿式耜之所以不假思索地命焦璉拒敵,是焦璉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有一次,永明王被清兵所擒,焦璉率眾,衝破清兵的刀山箭陣去救永明王。永明王當時身負重傷,不能行走。焦璉不由分說,背起永明王就衝,終於將永明王救出。從此,焦璉英勇善戰之精神,效忠明室之大義令人讚歎不已。永明王因此而感動,並封他為參將。
焦璉受命之後,率兵力拒敵軍,死守城池。
瞿式耜得此援手,親自登上城牆與眾士卒一同抗敵。
戰爭相持三個多月,清兵雖然持續不斷地進攻,然而無法攻下城池。
恰在此時,連下大雨,桂林城牆被損壞。瞿式耜見勢危急,又親自與士卒一同守城,並立身於敵人的矢石之中,而無懼色。眾將士見他視死如歸,心為所感,都誓死拒敵。
焦璉帶來的援兵因見久無軍餉,便聚眾鬧事。而矍式耜的庫銀不足,無法發餉。瞿式耜的妻子見了,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全部捐出來,湊給丈夫發餉。眾將士見之,無不激動。
清兵見矍式耜與眾士卒立在城牆之上,雖面無人色,卻不見畏縮恐懼之態,有如天神降臨,心裡反生懼意,悄然而退。
四、神州大地掀起反清復明的浪潮
一六四八年。
由潮州而惠州,進而攻陷廣州,摧毀了紹武政權的清朝將領李成棟突然宣佈要反清復明,並自動投到永曆帝名下,由永曆帝節制。
清朝將領金聲桓在攻陷江西贛州之後,也突然宣佈要反清復明,並投到永曆帝門下。
清朝政府得知此訊息後,頓時朝野震動,人心惶惶,許多明廷故官因此而蠢蠢欲動,暗中來往,以待復明之時。
順治皇帝更是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應付,便召多爾袞來商量。
多爾袞認為漢人反清復明的聲勢雖然浩大,但並不足慮。因為他們大多在南方,於北方並無多大危害。可慮的是山西大同的總兵姜瓖,若他也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那局面將難以收拾。
順治問他怎麼辦?
多爾袞說,只要派英親王阿濟格,端重親王博洛前往大同牽制姜瓖即可。
姜瓖是陝西榆林人,在明朝崇禎年代,做過宣化鎮總兵。李自成攻佔三邊之時,姜瓖投降了李自成。後李自成向北京進攻,姜瓖並未前去。當李自成與吳三桂大戰于山海關,並以失敗告終之時,姜瓖意識到李自成成不了氣候,便突然攻取了大同。
一六四四年,阿濟格率兵西征之時姜瓖在大同投降清軍,並隨阿濟格進徵山西與陝西。姜瓖因征討李自成有功,而被封為統領宣化、大同諸鎮兵馬的將軍。
因此,多爾袞派阿濟格去牽制姜瓖是別有用心的。
然而,順治皇帝認為漢人生性多疑,怕這樣做反而會激起姜瓖心中之不滿。但覺多爾袞話已出口,也不好駁回,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