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抗倭堡”,在嘉靖年間,江南沿岸倭寇作亂那會兒建得最多,沿著海岸線一修就是五十九個,到現在還有被完整儲存下來的“抗倭堡”。這些駐軍的堡壘旁邊還有大片的軍屯田,供給軍戶們耕種。
碰上有戰事的時候,文官們拿著調令到堡裡,才能將軍隊請出來進駐到城市,平時軍隊是絕對不能跑到城裡去溜達的。
像農民起義這種陡然而發的事件,本地的駐軍根本來不及反應,等到附近的堡壘接到軍令,黃花菜兒都涼了。所以經驗豐富的老卒看到亂民來了,想也不想,先躲起再來說,在官兵反應過來之前,一切抵抗都是徒勞的。
朱元璋看到坡上的村民們越衝越近,鄭彥夫衝在最前面,手裡揮舞著殺豬刀,他的表情看起來十分狂熱,跟在他後面的村民們也如他一般,滿臉通紅,興奮之情彷彿要滿溢位來。
有著豐富農民起義經驗的朱元璋只一眼就看出來,這正是農民起義威力最大的時刻,一窮二白,什麼也沒有的農民,投身起義軍的第一仗往往帶著這種狂熱的表情。他們什麼也沒有,活不下去了才挺身造反,這個時候滿臉子都是拿命去拼的念頭,誰也無法阻擋他們手裡的農具……
狂湧的農民們從山坡上衝下,轉眼到了城門前,城門是開著的,但是鄭彥夫依然對著開啟的城門重重地踢了一腳,“碰”地一聲巨響,他踢得厚木板制的城門發出一聲巨響,震得旁邊的人雙耳嗡嗡作響。
城門邊本來就沒有行人,所以並沒有出現行人鳥獸散的場景,倒是城門不遠處的幾座民舍,趕緊關上了屋門,窗戶的夾縫裡露出一雙雙驚恐的眼睛,向著城門邊的亂民窺視。
“殺了張鬥耀!”
“殺了張鬥耀!”
“殺官!造反!”
“開倉……發糧!”
鄭彥夫踢了城門一腳之後,身形不停,向著城中心的縣衙門方向衝了過去,兩三百個村民緊緊跟隨。
朱元璋拍了拍屁股站了起來,遠遠地跟著他們,也向著縣衙門的方向跑去。
越接近縣衙門所在的城市中心地帶,街道上的行人越多,小商小販也開始出現在道路兩側。看到這麼多亂民衝殺過來,雙眼赤紅,這些行人嚇得趕緊走避,小商小販連自己的攤子也顧不上了,趕緊向著側街裡躲避。
一個有錢人家的少爺正騎著馬在道中走,兩百多村民一邊喊著一邊衝過來,咱得那少爺趕緊拍馬而逃,結果慌不擇路下,撞翻路邊一個豆腐攤子,連人帶馬,一起摔到豆腐上面,滿街汙水橫流。
街上原本有四個腳伕抬著一乘轎子,轎子裡不知道是哪家的老太爺,亂民一至,四個腳伕想也不想,扔下轎子就跑了,老太爺掀開轎簾向外一看,頓時嚇得全身一縮,差點沒被過氣去。
不過朱元璋很清楚地知道,這些人都不會有事的,農民起義的初期,亂民們絕對不會做些追砍街上行人的多餘動作。他們現在腦子裡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張鬥耀,只有當他們殺了張鬥耀,開了縣倉,搶到了大筆的錢糧之後,他們的仇恨才會開始轉移,從官府的身上轉移到富戶的身上,然後輔散開來,變成見人就殺的暴徒。
鄭彥夫的隊伍很快就到了縣衙廣場,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申明亭和旌善亭孤零零地聳立在地廣場的兩邊,皮場廟邊冷冷靜靜,悽悽慘慘。
幾個衙役在衙門裡面探了探頭,其中一個臉上長了一顆黑痣的衙役膽子很大,居然探了半個身子出來吼道:“你們瘋了不成?趁著現在還沒鬧出事,趕緊散了!”
“散?哈哈哈!我們是來造反的,散個屁啊!”
鄭彥夫一聲大吼,勇猛地衝了過去,手上的殺豬刀映日生輝。那個臉上長黑痣的衙役抄上一根水火棍,也大吼了一聲道:“**的……”一邊吼著,一邊將水火棍狠狠地砸了過來。
鄭彥夫的身子一矮,埋頭避開了水火棍,手上的殺豬刀狠狠一捅,鮮血濺起……長黑痣的衙役咽喉中刀,連慘叫都沒叫得出來,向後就倒。
“殺人了!”
“見血了!”
“殺啊!幹掉張鬥耀!”
這場造反中的第一個死人出現了,狂暴的亂民一旦見了血,就會變得更加興奮和狂熱,所有的村民比起剛才更加瘋狂,數百人一起大吼,衝進了衙門。
剛才在街道上沒有殺傷一個路人的起義隊伍,突然之間就變得瘋狂而且嗜血,一個衙役躲在門後面,居然被十幾個村民強行從門後拖了出來,鋤頭和犁著一陣亂砸,將那個衙役砸得血肉模糊,連人形都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