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對方目的的情況下,卻不得不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同時,由於有了這麼一支實力不弱的軍隊,聯軍也不敢再隨意的窺探於中的後方,哪怕他們擁有海軍的便利也不行。可是,聯軍的將官們卻沒有料到,在馬爾伯勒撤離阿散索爾,向西去跟歐根親王會師的時候,那支重新歸附到於中麾下的湖廣軍實際才不過一萬五千人,這也就是說,另有一半兒的湖廣軍隊留在了印度東部,此外,連嶽鍾麒的手下也有數千騎兵沒有歸到建制之中。
這些軍隊留下來做什麼?
為的就是加爾各答!
於中在進兵印度之時起就沒有對聯軍的海軍駐地加爾各答有過任何地軍事行動,甚至也沒有在自已的後方留下過任何一支軍隊守衛。結果,這讓一直處於於中側後方的聯軍海軍們形成了一種錯覺,一種認為於中在打敗馬爾伯勒之前不會進攻加爾各答地錯覺。畢竟。加爾各答駐紮的大部分都是聯軍海軍,以陸軍打海軍,哪有那麼容易?如果硬來的話,恐怕反倒會被海軍給搞的疲憊不堪。
可是,於中偏偏還就陰了這幫海軍一把!
在馬爾伯勒退兵之後,於中帶領“全部”的軍隊前往追擊,後方自然是無比空虛!雖然在一些地方也留下了部分守衛。可這些守衛對聯軍的海軍來說,還不夠看頭。雖然聯軍知道在於中的強大壓力下。那些印度人已經大都不敢再跟他們聯合,而且,他們就算攪亂了於中地後方也不可能對對方造成什麼有力的打擊,不可能改變馬爾伯勒所率領地陸軍所面臨的困境。可是。當這個發生暴亂的訊息傳到加爾各答的時候,聯軍地海軍指揮官還是心動了。
聯軍是為了什麼才到印度的?
為的是發財!
可是,自打一開始,這群歐洲人就沒有獲得過什麼好東西!因為聯軍高層對印度人採到了“先拉攏,等打敗中國人之後再進行打擊”的策略。所以,聯軍上到將官,下到士兵,從開戰伊始就沒怎麼獲得過好處。可是,現在既然印度人已經率先跟聯軍撕破了麵皮,那可就沒什麼交情好講了。雖然海軍不可能深入到內地,可是,沿岸的城市就沒必要太客氣了。達卡本身就印度首屈一指地大城。裡面聚集的財富之多,恐怕不比如今的德里少多少,再加上清軍也沒怎麼留下守軍,所以,聽說達卡剩餘的貴族們不知道怎麼搞的又一次發生反清暴亂的時候,加爾各答的海軍指揮官,荷蘭海軍上將廖特爾便命令手下的三十艘戰艦沿恆河北進。這位將軍可沒什麼好心幫助那些發動暴亂地印度貴族,他只是想趁著這場暴亂的機會爭取能夠毫不費力的攻克達卡,並且掠取到大量財富。
不過,廖特爾的主意打得雖然不賴,可他卻沒有想到,達卡的暴亂本就是為了引他出兵的。就算他不出兵,也會有人冒充聯軍士兵去加爾各答進行鼓動,把那些士兵貪婪本性給鼓動出來。再加上於中本就沒在孟加拉留下什麼守軍,光是印度軍隊肯定不會被聯軍中人給看在眼裡,所以,廖特爾除非用強壓的手段,否則,他的手下肯定會有人禁不住財富的誘惑。再者,聯軍是由多國軍隊共同組成的,所以,廖特爾採用強橫手段治軍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他有一大半的可能會同意出兵。
只是,廖特爾沒有想到,貌似已經全軍離開的中國軍隊還留下了一支。就在他派出那三十艘軍艦的同時,橫穿達卡城,並且最終匯入恆河的布里甘加河兩岸就已經擺好了埋伏,這支軍隊還極不厚道的將通往達卡的河道給阻塞住了。到時候,等這三十艘軍艦一過來,再把後面一堵,三十艘聯軍戰艦就會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那寬闊的河面上捱揍!
這還不算,由嵩祝親自帶領的一萬湖廣軍和數千青藏騎兵更是秘密的在那些印度人的協助下,換裝成印度軍隊的樣子,已經偷偷地分批潛到了距離加爾各答不到一百里的豪拉城內等待機會。
……
並沒有讓人等太久,戰鬥開始了。海軍不可能老是呆在船上的,所以,當數千青藏騎兵突然襲入加爾各答的時候,駐在城內的聯軍海軍將士們一時都蒙了,只能匆匆組織反擊,可是,由於那位廖特爾指揮官險些被一隊貌似自己人的聯軍士兵給生俘,只顧著逃跑,一時之間沒能起到作用,所以,在缺乏統一指揮的情況下。聯軍的力量顯得十分分散,根本就沒法形成有力的反擊。而等到廖特爾好不容易擺脫了那支冒充聯軍的突擊隊回到指揮崗位地時候,由嵩祝親自率領的一萬湖廣軍也已經攻到。在敵軍蓄謀已久的強攻之下,廖特爾為了保住艦隊,只得放棄加爾各答,命令全軍離岸。
可是,清軍地陰招可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