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看著點,工錢……就按照合同上的出。”
“老爺,那幾家生絲好,這可不是筆小數目。”胡貴吃了一驚,而後勸道。
“此等品性堅定之人,值得嘉獎。別說胡家不缺那點錢,就是如沈家今日般陷入困境,該給的錢也不能省。去吧,就按我說得辦。”
幾人皆是多年養蠶之人,青城周邊哪家有多少張蠶、哪家養得蠶好,他們再清楚不過。聽胡老爺想方設法把他們虧掉的錢補回來,他們更是感動不已。又因著自家蠶已經死光,事不關己少了一層利害關係,這會他們監督起來格外盡心。
於是乎,在阿瑤想出互相監督的法子後,胡九齡又為此次之事上了一層雙保險。
即便如此阿瑤還是有些不放心,她站在邊上親自看著。順著城西眾養蠶人家的住處一路慢慢往東走,親眼看著各家各戶領上第一批炭後,眼見著後院蠶室一道道炊煙升起,她總算徹底放心下來。
她的這番辛苦沒有白費,看著胡家姑娘親力親為,白淨的小臉因為跑來跑去而掛上一層汗珠,梳理整齊的劉海溼噠噠黏在上面,這些百姓們心裡不是不感動。
在燒起爐子加好炭後,各家女人在家裡守著,青壯勞力則出來,跟著一起到碼頭上幫著搬炭。這時候胡貴事先安排好的人終於派上用場,當有人好奇地問道,這炭是哪來的之時,他們就會把管家剛吩咐的說辭說出去。
於是沒過多久,所有人都知道胡夫人體弱受不得涼,為了讓她安心養病,胡家一年春秋冬三季都要燒地龍,將整個後院燒熱。因著需求甚大,胡老爺特意派人去西北買炭。
至於為什麼不早說,任由沈家欺壓到頭上。在談及這個問題時,胡家下人面露無奈。
“我們老爺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從來不帶說虛話。這炭大老遠從西北運過來,多走兩天少走兩天,那是誰都預料不到的。萬一多走那麼兩天,倒春寒過去了,那豈不成了老爺在賣大家好?不等船真正到碼頭,親眼看到東西,老爺絕不晃點大家。”
有這番話在,繼前幾日拜師儀式阿瑤大大露一回臉,剛才宋氏又“因病陰差陽錯造福眾人”後,這會胡九齡又成了所有人感激的物件。
看著碼頭上堆成小山的炭,再也不用擔心熬不過這場倒春寒,青城百姓長舒一口氣。
放鬆下來的同時,他們又對胡家感激起來。
胡老爺,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人。
胡家一家三口,全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轉世。
可前頭咱們還那麼多胡家,不聲不響地就撕毀契書。皇商進貢那些事,這些普通百姓不懂,但他們明白,做綢緞生意的得靠生絲,上好的生絲在誰手裡,誰就能賺錢。
“不能把生絲賣給沈家!”有人提議道。
“可契書都簽了。”此言一出,不少人面露懊惱。
這些人,總算還有點良心。方才被胡九齡找出來,負責監督黑炭發放的幾位蠶農暗自點頭。
胡家對他們那麼好,這會他們當然也要替胡家著想。就算自己家蠶死光了出不來生絲,但也可以鼓動這些人將生絲賣給胡家。
“諸位聽老朽一言,今早孫家門前的事,大家多少也聽說過,沈家出了大問題。這會他們正焦頭爛額,咱們湊到門前鬧一鬧,指不定能解除契書。”
“當真?”
“反正炭都搬完了,也沒事,姑且試試看。”
後者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當阿瑤和胡九齡父女倆帶著戲班子、乘坐著華麗的馬車,擺足陣仗來到沈家門口時,絲毫沒有想到後面還有千軍萬馬正在路上,很快就能到達戰場。
城西動靜那麼大,沈家這邊又怎麼可能聽不到。父女倆來到沈家跟前時,站在府門前迎接的正是沈府大管家。
“胡老爺、胡姑娘,小的有失遠迎。”沈管家連忙迎下來,抱拳作揖,做足了恭敬姿態。
“胡某聽說沈兄病了,恰巧路過,前來探望。”
大夏人講究以和為貴,不管有理沒理,率先挑事的一方總會本能地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胡九齡知道,如今胡家在百姓們中的口碑很好,但這並不妨礙他願意讓別人印象更好。
當然他也沒有卑躬屈膝,而只是客氣地同官家寒暄著。
“不知沈兄如今情況如何?”
沈管家心裡暗暗發苦,這會他倒是寧願胡老爺姿態擺高高的,那樣他還好裝可憐博點同情。如今他這樣,簡直斷掉他最後一條後路。
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有絲毫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