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跳。
“您好,溥寅先生,請問,您代表中國軍方來到德國,真的是為了和平嗎,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軍隊的前進步伐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很難讓人相信您來這裡是為了和平。”這位記者咄咄bi人。
“請問您是哪家報社的?”溥寅知道,自己來的目的必然是一個關心的話題,自己不說別人肯定要問,還不如早點說了佔據主動。
“《泰晤士報》。”這位先生不卑不亢的說。
“哦,原來是來自英國的紳士。”溥寅臉上仍然保持微笑,“那麼您認為我們在這裡舉行友好的交流活動不是為了維護和平,那麼在巴爾幹地區,貴國的軍隊至今仍然對猶太人聚集區進行慘無人道的封鎖,那麼在那裡的英國軍隊是為了和平?請問紳士先生,你們就是這樣來判斷和平的概念?你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播和平的嗎?”
沒等那個英國佬回話,溥寅繼續說道:“大家也許以為,只要是軍隊開會,肯定是為了戰爭。那麼我想你們錯了,17年前,在凡爾賽宮由文官主持的會議,瓜分了整個世界,那比軍人開會還要惡劣上百倍。軍人的第一要務,是保衛自己的國家,我們帝國和德國都沒有擴張的野心,軍隊的宗旨都是保衛自己的祖國,那麼,我相信,兩支為了保衛自己祖國的軍隊是有共同語言的。兩支都為了保衛自身安全的部隊在一起交流是對世界和平有幫助的!”
翻譯完了之後,在場的德國、義大利記者和德國軍官都鼓起掌來。人群中又擠出一個美麗的小姐:“您好,我是《人民觀察家》的記者,請問您來到德國後,感覺德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
“德國現在充滿生機,給人一種和我們帝國一樣的蓬蓬勃勃、充滿朝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