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從挪威出發,意圖透過丹麥海峽進入大西洋打擊英國海上交通線。但是就在艦隊剛剛進入丹麥海峽的時候,卻接到了最高統帥部的一封加急電報,電報中說據秘密警察總局截獲並破譯的一封電報顯示,中國已經派出了一支艦隊由印度洋直達大西洋,具體目的不明,但據猜測應該是想要封鎖蘇伊士運河的出海口,使德國和義大利軍艦失去與南大西洋和北非的聯絡。
這個訊息非同小可,最高統帥部命令盧金斯帶領艦隊馬上奔赴紅海,在中國艦隊沒有到達預定地點之前,將其殲滅。在奉行大艦巨炮主義的時代,艦炮口徑和艦體規模對於決定海戰的勝利具有重要影響。各海軍大國爭相建造巨型戰艦,規模龐大、火力猛烈的巨型戰列艦不斷出現。德國為對付英國強大的海軍,在1906年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命名為“俾斯麥”號,聯想到以往大戰中德國戰艦驚人的抗打擊能力,英國海軍部感到對付這艘德艦真是太棘手了。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建成的最大戰列艦。它們的建成和服役,在海軍界曾引起極大反響,就連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稱讚其為造艦史上的一大傑作!
1904年,德國海軍就開始對建造3。5萬噸的戰列艦進行了理論性研究,並對其武備、裝甲和航速進行了可行性論證。1905年,德國海軍建造局便準備建造2艘戰列艦,以用來替代已過時的漢諾威”號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前無畏艦型。
此艦排水量達45000噸,超出英國同類軍艦10000多噸,艦上火力極強,僅主炮塔就裝有381毫米口徑火炮8門,大大小小的火炮使全艦炮管林立,像一座浮動的海上炮塔。在速度上,龐大的“俾斯麥”號與任何一艘英艦相比都毫不遜色。可以說,無論就適航性還是戰鬥力而言“俾斯麥”號都近乎完美。但是,此時的戰爭樣式已發生很大變化,繼續奉行大艦巨炮主義已經過時,因此無論設計如何完善,在沒有空軍作掩護的情況下,再堅固的戰列艦,都難逃滅亡的命運。
盧金斯的艦隊很快抵達了紅海的入海口,在這裡已經停留了快一個星期了,連中國軍艦的影子都沒看到,盧金斯開始對軍部的情報產生懷疑,他甚至認為那封情報有可能是中國人故意放出的煙霧彈,在歐洲戰事如此緊張的情況下,自己帶領著這支德國主力艦隊,卻停在紅海打漁,這麼下去可不是辦法,但沒有上邊的命令,回航回到地中海也是基本沒有可能。而且現在再想回去執行“萊茵演習”的計劃已經晚了。在戰爭中,一條命令從下達到執行是有時限的,超過這個時限這條命令就可以作廢了。
不僅盧金斯產生了懷疑,悲觀也是眼下困擾這支艦隊的情緒基調,離鄉背井引起的思鄉情緒,以及前途渺茫的失落心理,是這支艦隊士氣不振的主要原因,而調動士氣的各種方法都試了個遍,盧金斯為了給士兵們打氣,只得允許艦隊在北非沿岸暫時停靠一下,給這些水兵制造一些上岸嫖妓的機會。其餘的將領們也說不上來什麼,除了咒罵柏林的蠢豬們之外,他們能做的就只有抱著酒瓶醉生夢死而已。
只有艦長恩斯特#林德曼的建議還算對他的路子,按照這位在東亞吃過大虧的海軍將領的話來說,只有勝利才是振奮士氣的最好辦法,而且根據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要實現這樣的目的也並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能夠挑選一個合適的天氣,讓對方優於己方的飛機不能夠發揮作用的話,一場混戰之中,勝負還真是難說。
天公也算是作美,這幾天大西洋上出現了一些陰霾,這正是盧金斯等待的好時機。
與在紅海海域守株待兔的德國艦隊形成對比的,是此時已行進於阿拉伯海的新加坡艦隊,正在以19節的高速向西北進發,估計不用一個小時就能到達紅海海口,這樣短時間的航程內,是幾乎沒有任何預警時間的,所以,除了白天飛艇輪番值班之外,就是夜間也有分批的警戒值班。全軍自從接到上諭以來一個月,除了幾次演習之外均沒有任何的作戰指令,萬餘名海軍官兵全部都是憋著一股勁的。直到了一個月之後,先是上諭對德國開戰,次日就是外交部的強硬宣告,海軍都知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這一時已經來了。
不過上諭中只是說要新加坡艦隊搭載艦載飛機抵達亞歷山大軍港,並沒有下達攻擊德國艦隊的命令,這一點令所有人都感到奇怪。只有艦隊司令薩鎮冰接到了皇上的一封絕密電報,電報上說要新加坡艦隊抵達制定地點,然後派艦載飛機對德國進行核爆。
在這十幾天的航程裡,其餘的官兵都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