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3 / 4)

談判的籌碼。如若真如下臣猜測,那袁公以及袁氏族人短期內應不會有生命之危。”

荀諶這番話還真是說到了想要忠孝兩全的袁紹心坎裡了,因而這發兵就暫停了下來,再派人去京師打探董卓的動作,以判定荀諶推論正確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這決定沒有得到其他盟軍牧守們實質上的抵抗,他們也是各懷異心,都想著儲存實力,讓袁紹去做那出頭鳥,說句通俗的那就是#不同床也異夢#。因而袁紹把董卓派來勸解他們解散的使臣們扣下,派人去洛陽打探訊息。

殊不知,袁紹派去打探訊息的探子還在路上呢,他們這邊的訊息就已經經由信鴿被昭陽君派來的使臣們先好幾步傳回洛陽去了。

——是的,不管在什麼時候,線人網路總是必不可少的,儘管這裡的線人也總不只是人類,在非人類中顧青用過螞蟻、貓族,現如今信鴿(鳥類)加入了這一常人所不及的線人網路套餐中。

咦,這麼說來袁紹秉承著#兩國交戰,不殺來使#這約定俗成的原則,還是引狼入室了?為什麼一點不覺得意外呢。

袁紹派去洛陽打探的探子那才叫羊入虎穴呢,說句帶點誇張風範的大實話,現如今洛陽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昭陽君的眼睛,甚至說他能夠人為的製造出‘風吹草動’。不然,他都架空董卓數月了,在洛陽城外,怎麼董卓暴戾名聲卻是越來越響呢。

所以說,昭陽君想要袁紹的探子打探到什麼,他們就只會打探到什麼。因而探子們傳回去的最新訊息,可正切中了荀諶推測的,甚至比荀諶推測的董卓不戰而怯還不戰而怯:董卓想轄制少帝劉協遷都長安,可這件事還在拉鋸中,蓋因以王允為首的大臣們據理力爭,不願意再興師動眾,苦勞百姓。原本吧,董卓獨掌大權,哪裡還有旁人插嘴的份,可誰讓王允是昭陽君的義父,是董卓的岳父,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董卓有多愛重昭陽君,再有董卓的手下大將呂布似和董卓不和……當然了,袁氏族人已被董卓派兵圈起來,但並沒有動他們分毫。諸如此類的,都昭顯著董卓一方正處在內憂外患中,而趁著董卓還沒有挾制少帝劉協遷都長安前討伐他,是再合適不過的時機了。

袁紹當下心中大定,再次重整旗鼓,往洛陽行軍。

行至半路,卻遇著了從洛陽九死一生逃出來的幾個袁氏族人,他們個個胳膊上帶著黑紗,見著袁紹就失聲痛哭,原來董卓那老賊早在得知袁紹起兵時,就很是殘虐的綁殺了袁隗和袁氏族人,他們幾人因當時不在京師逃過一劫。“將軍,您一定要為袁公和我等袁氏族人報仇雪恨啊!”

“這不可能!”

這起兵時日自然是早在董卓派使臣來勸解前,使臣來勸解前又更是早在這派探子進洛陽查探前,使臣和探子都說袁隗和袁氏族人健在,可這幾個如喪考妣的袁氏族人聲嘶力竭的又不像是作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行軍又很順理成章的停了下來。

如果是果決之人,也許在心裡做一番#自古忠孝難兩全#,等誅殺了董卓那老賊,我也就為你們報仇了等等的心理建設就直接帶兵殺入洛陽了。可袁紹他不是啊,好謀無決,少決則失後事,顯然在這裡,袁紹又一次掉鏈子了。

好在袁紹周圍還有他原先匯聚起來的能人謀士,再勸,行軍再往洛陽行進,而又行軍一段後,袁紹收到了來自他叔父袁隗的親筆書信。

袁紹:“……”

這時候內心就該崩潰了,到底是生是死就不能給個準話嗎?這不生不死的又是鬧哪樣啊!更坑侄子的是,袁隗的親筆書信裡竟然寫了董卓的好話,言明董卓現在已知錯就改了,洛陽已然有了新氣象,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所以勸你聯盟軍還是解散了吧,不然到頭來很有可能會兩敗俱傷。

袁紹這一次果斷不信他叔父信裡的荒謬言論,董卓能知錯就改,那母豬就能上樹了!可果斷不信歸不信,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故佈疑陣?還是董卓那老賊真的怕了?又或者董卓那老賊是在拖延時間,而實際上卻是在洛陽等著他拍馬趕到要將他甕中捉鱉了?

這次袁紹不是一個人了,其他州郡牧守們也是一時聽說袁隗及袁氏族人死了,一時又聽到他們沒死,再一時又聽到袁隗顯靈了……真是就沒有個準信!如此一來,怎麼會不多琢磨琢磨。

原本他們就是各有異心,想找正兒八經的理由消極怠工呢。這下好了,袁紹所帶的軍隊中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debff,而其他牧守們一邊多疑一邊光明正大的消極怠工了:酸棗駐軍的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