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儒舍辯三日,志得意滿地入京師來時,心裡也在苦笑,他在這十年裡,曾經咳血三次,簡直是因此得折去十年壽命,而他也不是那些劍走偏鋒的清高文人,會寫那些離經叛道的文字,末了再感嘆自己空有滿腹經綸不得賞識——他的文章、學識,都極其符合君主的喜好。即使年紀資歷還不足以做科舉主考,他的眼光也準。
是以當花霖問到科舉之事時,他笑道:“總有人覺得下場一試,方知深淺,這些人大約兩耳不聞窗外事,把書讀死了,自己困在井底,從未見識外面,才有此一說。平日裡與人多說說,見見別人的文章,比對比對,自己有多少墨水就該知道才是。我聽說周翰林當年被稱為神童,然中舉後連續六年不曾下場,到他覺得自己能中時方才一試,高中榜眼。可惜這世上讀書讀死了的也不少,自視清高的更有。”
花霖道:“興許不叫自視清高,只是人人自愛。我每日瞧著自己,也覺得我很好。”林沫聽了不覺大笑:“可巧,微臣閒時攬鏡,也覺得自己很是不錯。”
他們二人唸書累了閒聊兩句,輕鬆輕鬆,可有人非得躲後頭聽見了,覺得“自視清高”四個字十分刺耳,叫他渾身不舒服。
本來誰都沒把這事當回事。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的話。
“我一直覺得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是非常可怕的,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做事不計較後果,還小肚雞腸。”那時候他是這麼跟容嘉評價遂承的,“我可不敢管教他,我勸你要是沒有把他打老實了的信心,也不要趟這個渾水,交給姨夫最好。”
可是有些小孩子,他們將來是國之棟樑,甚至把握重權,可他卻不能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