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雅特麗齊最後的微笑
本文 目的是對 文學中一 些最傷 感的詩句 作些評論 。那幾句 詩在 《天國篇》第三十一歌裡,儘管有名,但似乎誰都沒有辨出其中的悲 痛,誰都沒有完整地聽過。事實上,其中的悲劇成分與其說是屬於作 品,不如說是屬於作者;與其說是屬於作為主角的但丁,不如說是屬 於作為撰寫者和創作者的但丁。 情況是這樣的:到了煉獄的山頂,維吉爾突然不見了。但丁在貝 雅特麗齊 的引導下 ,遊歷 了一重又一重的 同心圈 ,直到最 外面的一 重,也就是第一動力圈,與此同時,他們每上新的一重天,貝雅特麗 齊就越來越美麗。恆星都在他們腳下;恆星之上是最高天,但已不是 實體的,而是完全由光組成的永恆的天國了。他們登上了最高天,在 那無限的領域(正如前拉斐爾派畫幅所表現的那樣),遠處的景色仍 同近在咫 尺一般清晰 。但 丁看到了高處的 一條光河 ,看到 成群的天 使,看到由正直人的靈魂組成階梯劇場似的天國的玫瑰。突然間,他 發現貝雅特麗齊離開了他。只見她在高處一個玫瑰圈裡。正如海底深 處的人抬 眼望雷電區域一 樣 ,他向她崇拜 祈求 。他感謝她 的恩惠慈 悲,求她接納他的靈魂。接著,文中這麼寫道: 我祈求著,而她離得很遠, 彷彿在微笑,又朝我看了一眼
然後轉過臉,走向永恆的源泉。① 上面的詩句該如何解釋呢?寓意派說:理智(維吉爾)是獲得信 仰的工具,信仰(貝雅特麗齊)是獲得神性的工具,目的一旦達到, 兩者就都消失。讀著一定注意到,解釋既不熱情,又不完美;那幾句 詩一直沒有跳出那種解釋的狹小圈子。 我提出 質疑的評 論在貝雅 特麗齊的微 笑裡看到 的只是同 意的表 示。弗朗切斯科 托拉卡指出:“最後的一瞥,最後的微笑,然而是 彼得羅博諾證實說:“她之所以微笑,是 確 鑿 無 疑 的 允 諾 。路 易 吉 ”
想對但丁說他的祈求已被接受;她之所以瞅他,是再一次向他表示對 他的愛。”我覺得那種見解(卡西尼也有同樣的看法)固然合理,但 顯然同當時的情況沒有什麼關係。 奧扎南 (《但丁與天主教哲學》, 是貝雅特麗齊的神化,圭多 認為《神曲》的原始主題
維塔利認為促使但丁構築他的“天國”
的首要目的,可能是為他所崇拜的女人建立一個王國。《新生》裡有 一句名言(“我想用談論任何一個女人的話來談論她”)可以證實或者 認可這一猜測。我還想作進一步的探討。我覺得但丁創作這部文學傑 作的目的,是為了插進一些他同無法挽回的貝雅特麗齊重逢的場面。 說得更明確些,煎熬靈魂的地獄層、南方的煉獄、同心圈的九重天、 弗朗切斯卡、半人半鳥怪、獅身鷹頭獸、貝特朗
德博恩等等都是插
入的東西 ;他知道已經一去不返的 那個微笑和聲音才是 最重要的 。 《新生》開頭說,他有一次在一封信裡一口氣提到了六十個女人,以 便偷偷地塞進貝雅特麗齊的名字。我認為他在《神曲》裡重複了這個 傷心的手法。 不幸的 人嚮往幸 福 ,這種 事情毫不奇 怪 ,我們 大家每天 都這麼 做。但丁和我們一樣,但是某些東西始終讓我們隱約看到那些自得其
①原文為義大利文。
它 樂的妄想所掩飾的可怕。切斯特頓有一首詩談到愉悅的夢魘 ; 包
含的矛盾修飾法多少表明了引自《天國篇》的三行詩。然而,切斯特 頓的短句裡的重點在“愉悅 三行詩裡的重點在“夢魘”。 我們不妨再回想一下當時的場景。有貝雅特麗齊在旁邊的但丁身 在最高天。覆蓋在他們頭上的是無邊無際的、由正直人靈魂組成的玫 瑰圈。玫瑰圈很遠,但是其中的景象十分清晰。這種矛盾雖由詩人作 瞭解釋(《天國篇》,第三十歌第一百一十八行),也許構成隱秘的不 和的第一個跡象,貝雅特麗齊突然不在他身邊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 老人(他以為看到的是貝雅特麗齊,卻看到一位老人)。但丁失魂落 魄似的問貝雅特麗齊在哪裡。她在哪裡?
老人指點最高處的一個玫
瑰圈。頭上有光暈的貝雅特麗齊在那裡,目光始終使他充滿難以承受 的幸福感的貝雅特麗齊,愛穿紅衣服的貝雅特麗齊,他朝思暮想的貝 雅特麗齊,以致一天早晨他在佛羅倫薩遇到幾個從未聽說過貝雅特麗 齊的朝聖者竟然使他詫異萬分。一度不理睬他的貝雅特麗齊,二十四 歲就去世的貝雅特麗齊嫁給巴爾迪的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