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據帝都。
五皇子早早得到訊息,想要趁機漁翁得利。而四皇子和三皇子也有念頭,趁機讓諸方殘殺,自己最後出面,就局勢再定奪到底是護駕還是直接讓自己父皇因亂大行。
不過聖人技高一籌,先是選了一個替身坐鎮。然後命禁軍頭領假意投靠三皇子,在最後反戈一擊將眾人一起拿下。
這種王朝鬥爭,修道之人能夠幫忙的地方不多。除卻傳遞訊息外,只會保護主上安全,對大局起不了作用。完全是他們掌控兵力多寡的較量。
至於七皇子,則因為張清源早早報信,知道聖人暗中隱沒一旁,但仍裝作不知道帶著家兵跑來護駕。護著替身擋下所有攻擊,甚至自己都被擦破皮。
在所有兒子想要奪取王位的時候唯有司徒昀捨命相救,最終為自己奠定足夠的政治資本。聖人最後大手一揮將所有人一起拿下。
大殿之上落針可聞,三皇子率先道:“父皇,兒臣救駕來遲,還請父皇贖罪。”
四皇子和五皇子也反應過來,他們雖然領兵和太子交戰,但一直都是用的為父報仇,想要平亂的名義。
聖人雖然明白這幾個兒子有心趁機逼自己退位,或者直接殺了自己佔據龍椅。但終究有一份父子情份,而且最終沒有撕破臉,深深望了幾人一眼,方道:“你們——不錯。現在都是封號實在不適合你們。老七,你覺得如何給他們換個稱號?”
“啊?”司徒昀沒反應過來。按理來說,不應該是自己繼位太子嗎?太子有資格議論親王的封號嗎?
“這……”司徒昀小心翼翼道:“三位皇兄忠心可表,不如用一個忠字?”
“忠?是啊,忠心耿耿,天地可表啊!”皇帝哈哈大笑,但在司徒昀聽來不免有幾分淒涼。
自古天家無親情,今日之父皇,何嘗不是他日我的前鑑?
司徒昀五味雜陳,只聽皇帝道:“太子忤逆犯上,難坐東宮,擇日搬出東宮撤太子之位。”
太子太傅等人本想說什麼,但看到皇帝冷厲的眼神,最終沒敢開口。
“另封司徒旦為義忠親王。”旦,是太子的名字。
義在前,忠在後?
禮部尚書臉色古怪,按照封號的規矩以“忠”為美,但如果前面再加上一個字,意思就不同了。
“封三皇子為忠誠親王。”
“封四皇子為忠順親王。”
“封五皇子為忠孝親王。”
“封九皇子為忠勇郡王。”
一口氣將自己幾個成年兒子冊封,唯獨沒有對睿親王司徒昀冊封。
九皇子臉色變了變,他剛剛成年開府,還沒有自己的勢力。這次宮廷大亂更沒有任何勢力幫他,完全是隨波逐流。如今混上一個郡王頭銜,但想要更進一步的話很難。
大殿眾人看向司徒昀,或嫉妒或欣喜,但都明白聖人的意思,這是要準備再立太子了!
“昀兒,明天你去太廟祭祖,朕要廢太子。”
“限禮部在一月之內拿出禪讓規制,朕要退位。”
軒然大波響起,眾臣連忙下跪請皇帝收回成命。司徒昀也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父皇千秋鼎盛,豈可由此荒誕之言?還請父皇收回成命。”
“朕心意已決,限半月之內禮部拿出一套方案,之後老七就準備登基吧。”
聖人這些年思慕長生之術,本就有退位的念頭。原先是看四皇子辦事得力,但這兩年四皇子和三皇子鬥爭白熱化,也讓聖人歇了心思。
讓老四上位,老三日後必然沒有好果子吃。
這兩人直接排斥,五皇子因為母家是甄家,可謂成也甄家,敗也甄家。聖人因為昔年某些往事願意恩惠甄家,但可不是要讓天下出個一字並肩王。司徒家的江山豈會讓甄家世代永固?
老九剛剛成年,六部還沒走完,反觀司徒昀剛剛走入禮部辦事。
“而且這小子找的女人是真不錯啊。”
且不論去年就給他爭臉,幫他積累民望的司徒昀。今天年初,賈元春也暗中給聖人告發了一件事,使得聖人早早剷除一大禍患。
“老七因為金陵縣主幫他積累民望,若他不讓位日後必為新帝忌諱,反而不美。”
幾個兒子挑來挑去,最終選了司徒昀。
聖人心意堅決,不顧眾人阻攔當眾宣佈,接下來便是善後收尾。唯有禮部尚書苦笑連連:“禪讓?自古以來有幾位皇帝是禪讓退位的?”
大多是皇帝都是幹到死,少數禪讓的幾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