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他仍然會出現,因為有適合他生存的長達數千年的專制傳統。即便是放在後世,儘管老百姓茶餘飯後沒少罵大官,但是當有領導去他們的小區或者村子視察的時候,仍然是萬人空巷的去圍觀,氣氛熱烈比大明星開演唱會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出來都是一個崇拜強人的國度啊。
對於這些趙書禮是不明白的,他的事情太多了,還顧忌不到外蒙這樣偏遠地區的社會輿論,在加上推崇言論自由,他更不會去幹涉當地報紙的推波助瀾了。
此時趙書禮站在兩個小交警面前,他並不知道眼前兩個青年的心理變化,只是和善的問了一些問題。當他問道為什麼不拆除這個破房子的時候,兩個交警告訴他,說是上級的意思,要把這裡完好的保留下去,平時這裡被他們當做值班的宿舍,夏天的時候也可以輪換去休息。兩個警察還說這裡反正也不影響交通,所有的車輛從這裡過的時候都繞行,相當於一個交通轉盤,反倒是有利於交通的順暢。
趙書禮也不便干涉當地的交通建設,隨便聊了兩句就離開了。
又用了一日時間跟脫骨兒談了談庫倫的這些年的情況,其實具體的趙書禮也知道,那是從各種報表上看到的資料,跟親耳聽說還是有些不同的。
脫骨兒說這些年庫倫的人口增長很快,現在已經有五六萬人了,而且每到春秋兩季來的商人會更多,有時候會達到十萬。當地的教育情況雖然比不上內地,但是也頗有規模了,有小學校一百多所,學生超過萬人,中學也有十幾所。至於其他方面,在礦業方面外蒙有優勢,已經開發出來的礦山超過千家,現在是外蒙主要的財政來源,只不過其他的就差強人意了,工業企業幾乎沒有,雖然出產羊毛牛皮但往往都是外運,不是經過東北出口日本,就是南下到了綏遠等省份。
但這裡人口稀少,就業倒是沒什麼壓力,反而是常常缺人,一些日本廠礦裡甚至大量的使用朝鮮人。至於漢人因為都是被土地吸引過來的農業移民,除了經商的外,在廠礦裡工作的往往都是農閒的時候,導致這裡的礦產也分季節,農閒的時候就是旺季那時候礦產出產就多,農忙的時候就是淡季,那時候出產就少,甚至這樣的季節變化還影響到了整個塞北的礦產價格波動呢。由此可見,外蒙的礦產產量佔整個塞北各省的份額還是很大的,據去年統計的結果大概有八成的銅礦,三成的鐵礦和金產量的四成,而且蒙古還有儲量巨大的焦煤礦,只不過眼前還開發不過來,因為河套地區的煤礦更多。
提到人口是個巨大的問題,趙書禮突然想到了一路上看的那些移民,但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庫倫,而是庫倫以北,色楞格河、鄂爾渾河等流域。
一百一十八節 要農田不要森林
趙書禮離開庫倫後,沒有讓脫骨兒陪同,而是帶著自己的警衛們,先是坐火車,又是騎馬到了蒙古北邊跟蘇聯接壤地區的那些移民點。
這裡是是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經之地,河谷中早在清朝時期就有來自山東熱河等地的開荒者,他們或者開墾荒地,或者租賃蒙古王爺的土地進行耕種,甚至是喬巴山等人的上臺也沒有影響到他們。因此選擇開發條件優良的河谷地帶中,有許多大地主,他們擁有多則上千少則數百畝土地。但是人手對他們來說仍舊是個巨大的問題,在前清的時候他們的祖輩還能從家鄉帶過來一些親戚幫忙種地,但是趙書禮主掌這裡後,制定了出了許多土地政策,這些森林密佈的地帶因為草場稀少原本就不是蒙古人的聚居地,於是被收歸整府所有,並用來吸引內地居民遷居。
那些渴望土地的農民們,因為土地的緣故來到這裡,砍掉樹木甚至焚燒森林,清出大片土地後,撒上種子過不了幾年原本的樹林就成了一片片的良田。同時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了原本地主家的佃農們,紛紛去開發自己的土地,而不願意幫人打工了。最後地主們不得不數次提高工資,可仍舊請不到人,土地小的還能用牛馬等畜力,自己家來耕種,那些上千畝的地主可就不那麼幸運了,腦子死板的就讓土地撂荒了,靈活些的則選擇種上不太需要人照看的牧草,幹起了畜牧業,收入倒也可觀。
很顯然這些人是大型農用機械的潛在使用者,趙書禮還曾經愁過約翰迪爾出產的拖拉機他無法消化呢,因為他當初招徠他們來中國設廠的時候可是承諾過每年保證有三千臺的銷量的。本來這就是個幌子,是吸引他們簽訂投資協議,然後等他們在金融危機中無力投資的時候,趙書禮才接手他們的裝置,同時以違約金相威脅,要他們轉讓技術和派遣技術人員。這招在絕大部分的美國企業身上都奏效了,但是約翰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