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做的好。
華人積極辦學,但是卻得不到到當地政府的支援,華人只能自籌資金。但是他們依舊無怨無悔的繼續著自己的事業,因為他們知道辦教育是讓南洋華人保持自己中國人獨立性的最好方法。但是資金總是個問題,為了籌集資金華僑們可謂費盡了心機。
像英屬殖民地的華人學校一般很重檢視畫手工和體育成績,每到校慶日,國慶日等節日,就舉辦各種展覽,將學校學生製作的圖畫工藝品甚至是體育獎牌等展覽出售,往往華人都慷慨解囊高價索去,藉此支援辦學。而靠近礦場的荷屬殖民地學校有的甚至舉辦賭局來籌集資金,往往在學校假日,整個學校中就一片篩子牌九之聲。這到不能怪學校,反而是他們在如此條件下,想方設法的辦學真讓人感動,在這裡趙書禮看到了華人的韌性和生命力。
在南洋盤桓了兩月有餘,這一日遊覽到了印尼邦加島的一個叫做高木的小商埠,這個島盛產錫礦,趙書禮從華商那裡聽說這裡有兩萬多采礦的華工,於是打算前來探望探望他們。
現在的趙書禮除了身邊的一班警衛外,沒帶任何人,也沒官方身份,他是以私人身份訪問這裡的。而之前的商務代表團團長,是針對去美國而言的,現在到了這裡,這個身份就不適用了,他也就沒有亮出來。同樣也就沒有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接待,但是他們顯然是知道趙書禮身份的,因為南洋的華人報紙把趙書禮的到來當成了一件大事,宣傳這是民│國統一中國後,政府高官第一次到南洋來,這種熱情讓趙書禮有些後悔當初沒有第一站到這裡然後再去美國。這麼大的陣勢,當地殖民政府沒理由不知道,因此他們沒有刻意刁難,相反是暗中放行給予方便,原來那些針對華人的苛刻制度,和一些愛勒索搜刮華人的警察也都接到命令收斂了起來。因此雖然沒有官方身份,趙書禮的行程倒也沒有什麼阻礙,可是處處都有他們暗中佈置的眼線悄悄盯著。
到了島上後,趙書禮沒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