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誤抓,而他妻子劫獄就是實實在在觸犯了刑罰,所以嘎達梅林無罪,但是他妻子又罪。
案件如此審理,引起了塞北各界的劇烈反響,一時間大有壓到東北談判的陣勢。
而很快因為這個問題,有一個犀利人物找上了趙書禮。
此人大名鼎鼎,來到塞北後,跟趙書禮卻見面甚少,僅有的幾次見面也是不歡而散,兩人理念放不到一塊去。
這人會是誰呢?
一百九十二節 拉風的教主
這些年塞北軍引進的人才太多了,因為就近北京的關係,那裡的許多風流人物,在北京失去了首都資格變成北平後,有的就選擇了到塞北發展。其中有政界老油條,有大學教授,著名律師,黑老大等等。
可是這個人卻是一個奇葩,他宣揚人要成功,必須厚其臉皮黑其心肝。
說到這裡,這人是誰已經呼之欲出了,他就是厚黑教主李宗吾。
他本名是李宗儒,但是當他後來看透了官場黑暗,人情世故後,靜下心來著書立說,竟被他悟通了一些道理,從此不再宗法儒家,而是把自己跟孔子比之,只能宗法自己了。
他當初是被沈瑞麟一時興起綁架到塞北的,起初沈瑞麟大是樂了一陣,他急切的想看看凡事都表現的老神在在的教主,在被釋放的時候突然發現綁架的人是自己後,是什麼表情。可沒想到教主當時很淡定,沈瑞麟很失望,用力的一拳打在了空氣中,任誰也不好受。
他問教主是不是猜到是自己乾的,所以不擔心。教主回答沒有猜到,不過想過肯定是有人要用他了,為什麼擔心呢。沈瑞麟又問,憑什麼說是有人想用他,而不是綁架他謀害他。教主回答,他身無分文,圖財不會找他,他長的也不怎麼樣,圖色更不會找他,才倒是有那麼一點,那麼找他必然是為了用他的才了。
沈瑞麟服氣了。
教主就這樣到了塞北,趙書禮奔著名氣倒是很早就拜會了他一次。
趙書禮本來想請教主在塞北大學裡教授儒家學說,趙書禮不是一個儒家崇拜者,但是他認為儒家的許多教義是值得宣揚的,比如氣節,儘管不必像明朝時候那樣狂熱到吃人一個饅頭就要剁手的海瑞境界,但是起碼不能當漢奸啊,學學文天祥不好嗎。
其實發揚於中國的土生土長的儒家,並不像後來人憎恨的那樣一無是處,道之所在,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儒家大勇還是值得學習的。另外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難道也是腐朽的,難道真的要把中國人都變成西方人的行為模式那就是文明瞭?
後世中國人之所以會誤會儒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士大夫不講原則,給儒家抹黑了。但是後人卻很難分清這些,所以趙書禮想請李宗吾這個對儒家看的很透徹,很有研究的人來講這門課,以免誤人子弟。
但是李宗吾拒絕了,後來透過沈瑞麟瞭解到,他想講授自己的厚黑學,提出厚黑救國的主張。這讓趙書禮哭笑不得,要說厚黑學有用沒?有用!但是把它拔高到救國的地位,就過了。
李宗吾雖然沒有在塞北大學任教,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做了沈瑞麟外務部的顧問,領一份不菲的工資。本來沈瑞麟是出於內疚,因為他把人家綁架了過來,才給安排了個現職。可沒想到,教主就是教主,很快就展現出他拉風的實力。
教主李宗吾剛到塞北的時候,正巧趕上塞北整府跟各國因為天津的小桃紅事件糾結著呢,當時情況非常棘手,其實列強國跟塞北當時都有心化解矛盾,比如美國因為取得了相當的利益所以也不想在追究,可是礙於民意卻又不能不處理。美國要求塞北整府交出陳馳,塞北整府卻不可能交人,因此僵持到一塊,導致雙方的經濟合作一直不能展開。
這時候還是李教主有主意,按照他辦外交的理論,列強以黑來之,咱則以厚對之。
根據這套原理,李教主給沈瑞麟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先是以媒體來打頭陣,不僅在中國的報紙上,還花錢在西方國家的報紙上發表一系列文章。先是強調了小桃紅事件的浪漫性來緩解西方人的情緒,他在報紙上把小桃紅事件,描述成了兩隻血性軍隊因為美女而發生了衝突,這是符合西方人騎士決鬥精神的,同時把小姐小桃紅的背景設定成了滿清遺族的公主。事實是,如果西方人跟中國的軍隊衝突吃虧後,不管他們佔不佔理都會不依不饒。可是經過李宗吾的渲染,這可不是一般的衝突,而是為了貴族公主的衝突,是很具有騎士精神的。效果很好,不久西方輿論就開始把這件事定性為浪漫衝突了,民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