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間增援的可能非常小,因此希望繼續採取攻勢。趙書禮同意這個判斷,允許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出擊,給與前線指揮官很高的靈活性。
而南方的軍閥會談也終於出結果了。
塞北軍代表李忘川雖然表示塞北在番號問題上不作要求,只需要一個番號即可。但是其他軍閥可不願意如此,因為他們心裡明白,塞北是塞北,他們是他們,塞北不管怎麼幹也不會吃虧的,而他們則有可能被蔣價石算計。果然很快蔣價石出臺了,一個集團軍不能超過二十萬人。這更讓大家對番號的爭奪激烈起來。當然塞北還是沒做多餘的要求,還是隻要一個集團軍,第五集團軍的番號。大家其實都看的明白,顯然塞北根本無所謂蔣價石的二十萬人的限制,他們現在就有五十多萬人,更有上百萬人正在積極訓練中,難道要他們裁撤嗎。塞北方根本不願意受制於蔣價石這個二十萬人的限制,但是塞北可以不尿蔣價石,他們可不行。
儘管從來不願意聽從蔣價石中央的領導,但是也不敢撕破臉,現在不要夠了番號,到時候擴軍多了,豈不是給蔣價石藉口收拾他們。要知道現在開戰了,蔣價石收拾他們的理由會很多的,萬一遇上日軍打了敗仗,一個作戰不利是跑不了的。他們可不敢雖然讓這陰險的傢伙抓到把柄,因此番號對他們來說是相對重要的。
塞北軍對這些不講究,說白了,就是他們實力強大到了可以無視蔣價石陰謀詭計的地步。所以在表態後,塞北方擔當了中央軍和各軍閥的調停人身份,反覆的遊說各方進行妥協,提出各種提議,終於是讓各方都接受了。
桂係獲得了兩個集團軍的編制,粵軍兩個集團軍,雲貴部隊各一個集團軍編制,而川軍得到了三個集團軍。中央軍則擁有十個集團軍的番號,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合理的擴充兩百萬部隊。
接著蔣價石在上次劃分戰區後,又進一步將全國劃分為4個大區,抗戰區、警備區、綏靖區和預備區。其中正在進行戰爭的東北、塞北、冀、晉、魯、豫、江、浙、閩、粵為抗戰區;暫時未陷入戰火的皖、贛、湘、桂等地區為警備區;陝川寧等內陸地區為綏靖區;同時陝、川、鄂、湘、桂、贛、雲、新、青、藏、康等可能變成戰區較小的地區也編為預備區,為抗戰區提供物資人力等支援抗戰。並以軍事委員會為最高統帥機關,設東北、晉綏、山東、江浙、福建、粵桂6個國防軍總指揮部,1個預備軍總指揮部(由陝、甘、川、鄂、湘、贛、雲、貴 8省組成)。
趙書禮獲得了一個總指揮的頭銜,統一指揮晉綏部隊(塞北軍和山西晉軍)作戰,同時又受命於東北戰區司令長官張學良節制,但是至於張學良能不能節制的住他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蔣價石是這樣安排的。
值得一說的是,東北軍的番號問題,蔣價石似乎很照顧東北軍,或者有讓他們能拖住日軍的希望,給了東北軍三個集團軍的番號。儘管趙書禮對番號不在意,但是他知道這種合理擴充部隊的權力,對很多軍閥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於是他也給了跟塞北相關的勢力要了幾個番號,其中楊虎城和閻錫山各兩個集團軍,連剛剛損兵折將的宋哲元也給與了一個集團軍的編制。
三百六十三節 山西防禦
宋哲元餘部自從退入山西以來日子並不好過,他面臨的是每一個失敗軍閥都會面臨的問題,你就是失去地盤後的窘境。他寄人籬下,不被山西軍閥閻錫山所信任,不但不允許他在山西征兵補充缺額,而且還把他們安排到井陘這個地方,這是一個位於太行山脈的城市,以產焦煤聞名,同時這裡是日軍透過正太鐵路進入山西的必經之地,也就是說他們被閻錫山頂在了山西抗擊日軍的第一線,他們現在的外號應該叫做炮灰。
唯一讓宋哲元感到一絲寬慰的是,塞北軍答應的各種物資沒有任何拖延的送到了他手裡,武器彈藥糧食被服,甚至還支援了他們一個上百人的醫療隊。塞北的物資援助,終於是讓宋哲元部緩了了一口氣,慢慢的恢復了過來。當塞北的代表送物資到他軍營中時,宋哲元很感慨的表示了感謝,塞北代表告訴他,塞北軍從來是信守承諾的,既然趙書禮曾答應說,只要他宋哲元抗戰,那麼他永遠都是十九路軍的指揮官,那自然會全力支援他。
現在十九路軍是沒了,但是卻多了一個第一集團軍,這是趙書禮為宋哲元爭取的新番號,一個集團軍的番號,他可以擴軍到二十萬人。可是擴軍談何容易啊,沒地盤就意味著沒有兵源,沒有物資保障。他不自由的想到了過去幾年的自己,掌管平津這樣的大城市,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是這一切都被日本人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