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答應了趙書禮的要求,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韓國的民間運動很快就展開了,先是從漢城開始爆發了小規模的暴力運動,然後是各種傳單飛舞,接著運動擴充套件到了仁川釜山等港口城市。日軍自然是鎮壓,一時倒也暫緩了原本也打算北上的第十九師團的行動。
於此同時,李承晚派遣了十幾個人再次來到了塞北,面見趙書禮後,他們透過塞北軍的途徑到達了東北,他們都是李承晚政府派出來的軍事人員,他們是負責到東北組織一隻由朝鮮人組成的軍隊的。
他們到了東北後,在中朝邊境悄悄招募士兵,然後穿上塞北軍軍服,一邊接受軍事訓練,一邊也幫助在東北打敵後游擊戰。他們的人數慢慢增多,有幾百到上千,幾個月後就到了萬人,當然這是後話了。
解決東北問題,還是要看塞北軍的實力的,尤其是長春。
長春此時聚集了日軍三大師團的主力,說是三大師團其實也不準確,因為關東軍的第二師團在雙城已經被完全的消滅了,除了極小的一些輔助部隊外,已經全軍覆沒了。真正實力尚存的武力是第一師團和第十一師團,分別有林仙之和厚東篤太郎兩人指揮。
雙城戰役後,塞北軍和馬占山所屬東北軍的聯軍已經進兵至長春城外,但是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積極調集軍事物資,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時士兵進行修整。脫歡軍還得到了趙書禮的指示,允許他們在東北自行招募士兵,將缺員補齊。
東北的老百姓倒是十分積極,梁鏡齋的部隊因為雙城戰役的原因,此時已經是整個中國的明星部隊了,他們的招募行動很成功,僅僅在黑龍江不到三天時間,就已經徵募夠了足夠的兵員,來不及訓練就編入了各個基層部隊,在連隊中進行訓練去了。
1931年10月15日,休整夠了的聯軍士兵,終於發起了攻擊。
一百八十二節 初戰長春
一架架飛機翱翔在長春上空,這些可都是塞北的飛機,至於日本人的飛機早飛不動了,他們現在完全是處於一個個孤島狀態,補給形勢比之塞北軍來說實在是太過劣勢了。
塞北軍的戰鬥機由位於鄂爾多斯的國營飛機制造廠生產,現在已經有兩個工廠投產,這兩個工廠完全建成全力生產的話,每個工廠可以年產一千架飛機。可惜現在生產線剛剛啟動,大量後續建設還沒有完工,工人技術也不熟練,現在每個工廠才只有兩百架的年生產能力,但是這也足以應付日本人了,因為日本此時的航空業也是剛剛起步,生產能力也不夠。甚至技術能力也不強,在塞北工作的一個德國工程師在因為列強國的壓力下被德國政府召回後,日本又透過外交手段從德國那裡聘請到了他。而塞北的航空工廠現在的產品都是德國工程師們,在一戰飛機的基礎上改進,或者引進現有世界各國的先進飛機仿製的,在效能上不敢說完勝日本,但是絕對不差。
也因為是在一戰的基礎上改進的,所以大都是遵循一戰時期的飛機設計風格,都是雙翼飛機。雙翼飛機跟單翼相比,速度較慢,但是可操控性更強,更安全可靠。其實並不是說單翼飛機不行,其實是技術不成熟而被人誤解了而已,單翼飛機後來完全淘汰雙翼飛機就是很好的例子。
現在在哈爾濱已經聚集了三百多架的塞北軍各型飛機,其中兩百架是戰鬥機,另外一百架是轟炸機和運輸機。對長春發動的第一波次的攻擊就由空軍負責,他們有的從哈爾濱起飛,有的從雙城新建的建議機場起飛,對長春城外日軍的陣地進行了三個小時的飽和轟炸。日軍只是用高射武器進行了抵抗,自始至終他們的飛機都沒有起飛迎戰,現在整個東北,日軍還存在空軍的地方也就是瀋陽了,而哪裡的局勢一點不比長春輕鬆多少,也是無力支援。
空軍過後是炮兵的火力準備,半個小時候,第一次的地面攻擊才開始。
在兩百輛坦克的掩護下,步兵開始往長春日軍陣地移動。目標是佔領外圍陣地,繼而對長春城進行攻佔。
由於這是塞北軍進入東北以來,第一次正式攻擊大城市,還沒有經驗,空軍轟炸和火炮打擊都不是很理想,因為顧及到了城內居民,沒敢放開了,以至於對城外日軍的壓制和殺傷不夠。步兵剛一上去就碰到了日軍的強力反擊,他們動用了他們能用的所有火炮迫擊炮進行還擊,機槍手榴彈擲彈筒急速開火,第一撥攻擊失敗了。幸虧有坦克殿後,才粉碎了日本人的趁勢反攻,否則兵敗如山倒,被人在後面追擊後果很嚴重的。
脫歡、梁鏡齋、趙登禹、馬占山、蘇炳文、趙毅等高階軍官也拿不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