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明治卻又看不很明白。若是問起來,也作些說明。但這麼辦好還是不好?對一個沒有專門知識的人來說,弄不清楚。結果,就是在胡里胡塗之中,把重大的事情一樁樁地決定下去。
打個比方來說,就如同大店子的少東家一樣,名義上這個大店子是屬於他的。有關生意上的細節,都由先代以來的掌櫃的一手承擔,用不著一一和老闆商量就定下來了。雖然都是些忠實勤勉的掌櫃,但其中也許會有差錯。但他們依然把持著一切,全不給少東家插手的機會。
“我們會好好幹的,就交給我們好了。”
每一次的聖裁,都是這種說法,似乎是尊重天皇,實際上卻是在輕視天皇,無視天皇,將天皇視為佛像,不過只是一個擺設罷了。
就以同露西亞帝國的戰爭來說吧,也是如此。這麼重大的事件,儘管最終是由他作出宣戰的決定。可是大臣和將軍們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然後便決定拒絕了最後通牒,那就只好打起仗了。所謂的聖裁,實際上只是多數派意見罷了,即便是作為萬世一體的天皇,他也不會傷害到與大臣之間的默契。
更多的時候,他還是支援大臣們的決定,在對露西亞最後通牒是否接受的問題上,最初,最為擔心的是他,同樣的反對者也是他。但最後他還是妥協了,而妥協的代價是什麼呢?是日本即將滅亡的現實。
自繼位以來的二十四年來,,除了像“神”一樣坐在高位,剩下的就是在御前會議上點個頭,幾乎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就像政府告訴日本國民的一般天皇是“神”,是的,天皇即便是在“神”的位置上,那就不用操凡間的心了,這凡間的事情,就由我們這些普通人代勞吧
而當作為“神”的明治感覺到一些事情正在朝不正常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他卻發現大臣們並不是他所能控制的,而在另一方面,他同樣沒有能力阻止大臣,他只是一個放在供臺上的擺設罷了。
“神”是無法插手凡間事務的
可現在呢?
日本已經沒有希望了,自己這個憲法上“萬世一世”的天皇未來的命運呢?難道真的僅僅只是流亡到海外,做為一個亡國之君嗎?或者作為露國沙皇的臣子,同樣遠離日本呢?
“伊藤,無論最終內閣作出什麼樣的決定,朕都不會反對的”
難得的,明治用肯定的語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儘管這種想法依如過去一般,只是一個圖章工具。
“但是……朕希望內閣能夠考慮到民從所遭受的苦難,請不要考慮朕的榮辱瞭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朕可以親自前往露國,向露國謝罪,請露國沙皇無論如何,請顧全日本民眾的福祉”
無論是否發自肺腑,在明治道出這一句話後,伊藤再一次深鞠躬至九十度,
“陛下,臣等無能竟讓陛下遭受羞辱”
沉默,站在窗前的明治沉默了很長時間,最後才艱難的吐出一句。
“伊藤,如果……無謂的事情何必還要再堅持呢?”
在這一句話說完的時候,明治的眼睛閉上了,是啊,無謂的事情何必還要再堅持呢?再堅持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幾天一直出差在外,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嗯,另外打個非常的嗨的廣告“你看書,我買單”,沒錯,你沒看錯就是“你看書,我買單”。六天後,群裡每天派紅包……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你看書,我買單……每天群裡派紅包歡迎加入搶紅包哈哈快快搶起……未完待續。
。。。
第32章 夢碎(求月票!)
“對於亞洲,或者世界而言,西元1892年10月14日,似乎是決定命運的一天。歷史的時針指向這一天的時候,隨著廣島港的“丹後丸”鳴響汽笛,為世界所矚目的日俄戰爭也在這一天暫時告一段落。
在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做在“丹後丸”上的伊藤博文侯爵是懷揣著什麼樣的想法前往俄羅斯,但這一切卻意味著戰爭的結束,當然同樣也意味著大日本帝國的滅亡。對於任何一個日本人而言,他們從未曾想到,有一天日出之國會如西方的落日一般落去,但命運已經決定。
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之後,日本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曾試圖以“開化維新”“全盤西化”以謀求生存的日本,反倒成為東亞最先滅亡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近代東洋史上最大的笑話。
而這個笑話卻是如此的殘酷——帝國的覆滅、上百萬人的死難,所換回的是什麼呢?只是一份帶著淚水的《投降協議》。而當協議簽訂的時候,那在某些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