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固定行為的。劉星武並沒有當時追擊,在毫州停留了一天一夜。派出偵察兵詳細的瞭解了情況。
六七萬人擺下的大型兵陣,怎麼可能瞞住人,這不亞於明白告訴人家,我在這等著你一樣。這樣的軍事對壘,換一個軍隊或許還會有用,這畢竟是兵對兵,將對將的時代。
可是戰爭模式讓華夏軍已經給改了。華夏軍不會在戰場上列好陣勢,然後雙方商量好了再打,你要是掛出免戰牌我就等著。
接受藍玫瑰作戰思想的華夏軍官兵,現在覺得這樣傻逼的行為很好笑。你們侵略我們的國家,殺害我們的人民。搶掠我們的財富,我們還要講規矩,是不是腦袋讓驢踢了。華夏軍的作戰指導思想就是一句古兵法的話:“兵者,詭道也”。作戰以勝利為最高原則,其他的不考慮。
齊濟格元帥面對這樣的華夏軍,怎麼能不失敗,說齊濟格是趙恬,說他是馬謖,恐怕都是抬舉他了。
當孟良帶領第一團衝進困龍陣的時候,這個固定的大陣就開始發動。由此看得出來,劉星武是很有軍事水平的,也很瞭解古代的戰陣。只要有敵軍進入,陣勢就會發動,因為不運轉,即使是幾百人也可以破掉這個幾萬人擺下的大陣。要是一經發動,就是直到消滅進入陣裡的人為止。沒有戰場臨時通訊手段,這是幾萬人擺下的大型戰陣,兵將之間是不能靠著喊話來協調的。只有一個固定的動作來完成這一套行動,靈活性顯然差的很遠。
一個用六萬多人擺下的大陣,竟然只是因為兩千人就發動了。對於在幾千畝的地面上,集中了六七萬人,兵力密集程度和安排之複雜可想而知。只要一個不確定因素出現,就會全面變亂。
當孟良的第一團被困的時候,蒙古軍終於知道對上華夏軍,這樣的戰鬥無疑是找死。戰陣之內是有各種的盾牌,滾木和排釘,組成了連環的殺招,那是對付長矛和大刀預備的,不是面對兩千把鋼弩的防禦手段。戰陣之內的盾牌陣確實不是臨時單兵舉著的小盾牌,大而厚,堅固異常,不是單兵鋼弩可以擊穿的。防護也很嚴密,但是這樣的防禦物品,是扛不住手榴彈轟炸的。盾牌陣剛剛圍攏過來,還沒等裡面的槍兵投出長槍,射出弓箭的時候,第一團士兵就用翻滾,側移和匍匐前進,接近了盾牌牆,手榴彈就飛了過去,在巨大的爆炸中,盾牌構成的圍困牆,轟然四分五裂。緊接著就是成排的鋼箭。戰鬥正式開始,第一團在這個大陣中如人無人之境。縱橫衝殺,所到之處人仰馬翻,一片狼藉。
孟良興奮的大呼小叫,催動第一團不斷改變攻擊隊形,縱橫廝殺。為了困住這兩千華夏軍,大陣核心不斷地運轉,外面向裡面補充受損計程車兵。其實不能說這樣的大陣一點用處沒有,一旦對方進入陣中,還真的會最後被絞滅在裡面,說他不行的地方是沒誰傻到鑽裡去。
劉星武就絕對不會鑽進陣裡,第一團是有目的的。劉星武知道面對這樣的大型陣法,第一團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是拼消耗,也能累死第一團。所以當第一團引動整個困龍陣,蒙古兵全部暴露的時候,劉星武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戰場上隨著尖銳的哨音,隨後響起的是爆裂箭的尖嘯,和炮彈在弩弓上彈出去發出的呼嘯聲,緊接著就是爆炸聲。第三軍兩個師,有兩個炮兵團,弩炮和弩箭一起發射,在整個困龍陣東側,形成了一個爆炸區域。
炮車,弩車都在不斷改進,炮兵也不斷的改變戰術,炮擊變得更加犀利和準確,覆蓋也更加完善,正在執行大陣圍困的蒙古軍士兵倒了大黴。被這樣的炮火當時就是炸的亂成一鍋粥。
與炮擊同時響起的就是喊殺聲。在東側方面,第三軍剩下的六個團一萬多人成扇形面積向蒙古軍發動了衝鋒。被炮火炸的七零八落的蒙古兵遭到了鋼弩箭的攻擊,立即成排的倒下,這樣的戰鬥完全超出了蒙古軍將領的算計,立即放棄圍困裡面的華夏軍,轉過來對付進攻的華夏軍,困龍陣在頃刻之間崩潰,可是戰場上的通訊極為不便。發現不好的石慶急切之間傳達不下去任何命令。
命令不及時,讓不知所措的將領帶領士兵向後撤,希望躲避這樣密集如雨的弩箭攻擊,這是好幾萬部隊,沒有統一的指揮,沒有統一的計劃,沒有斷後的人,都是急於撤退,造成的混亂就不是一般的亂。
最危險的是華夏軍的弩炮車是能移動的,他們可以隨著步兵的進攻而前進。到目前為止,藍玫瑰一直沒有更換大炮,就是因為弩炮有極強的優勢。它是全木質的,輕便和快速移動,不是金屬重炮能替代的,蒙古方面還處在冷兵器時代,藍玫瑰沒有必要動用現代化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