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華夏日報社把這樣一個敏感性的故事,以重要時政的方式,放在頭版頭條上,意義不難明瞭。
當時至午後的時候,內閣進行緊急會議,這是一篇如炸彈一樣的文章。幾個內閣成員面面相視。好長時間陸秀夫說道:“陳大人,華夏日報這是要幹什麼?”
陳宜中搖頭說道:“我怎麼知道'這篇文章用語直白,很多地方顯得沒有文化,一個民間故事而已,我看不用大驚小怪吧?”
李庭芝說道:“陳大人,不能這麼看。華夏日報的後臺是誰你我都清楚,藍王爺剛剛發出命令,讓各局各部和內閣,同意接受皇上親政學習,馬上出現這樣的文章,恐怕不能等閒視之。藍王爺和太皇太后公開表示,將在最近時間過江指揮北伐戰爭,而且在一個月之後,就是春闈大比之日,這篇文章無疑火上澆油。”
王倫在內閣中很少說話,在具體政務中表現很高的才能,只要涉及到時政方面,一直是避而不談。這樣一個人,讓內閣成員在研究朝廷政局的時候,直接忽略了他的存在。
李世文可能也知道自己是藍王府的人,牽扯到統治許可權問題時,一般保持沉默。
史彌的性格和心智,更多關注的是廉政方面的事,對這種風雲變幻的政治爭端,顯得有些笨拙,也很有自知之明,儘量不發表意見。
這樣一牽扯這些問題,就變成了文天祥、陸秀夫、李庭芝和陳宜中四個人發表意見。雖然這一篇文章是一個子虛烏有編造的故事,但內容和如今朝廷機構有八九分相似,所指的更加明顯。華夏日報社又把它放在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