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的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週報告說;第八十五軍從蒙城出發時留下一些傷兵;準備順渦河送往蚌埠;現在所有的傷兵都已被俘;只有幾名輕傷員逃了出來——蒙城已被共軍佔領。
一切跡象表明;兵團似乎處境不妙。
二十四日晚;黃維召集軍事會議。他問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和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兵團的任務是要打到宿縣;與徐州的杜聿明會師。看現在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打法;才能完成任務?”吳軍長不吭聲;楊軍長則認為;共軍似乎大軍雲集;佈置了天羅地網;看來他們放棄渦河和澮河陣地都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誘我深入;現在我們已經成了“不著邊際的孤軍”;只不過還沒到“被四面包圍的絕境”。楊伯濤堅決反對繼續執行蔣介石的作戰命令;說如果繼續打下去;只能在共軍的大縱深陣地裡“越陷越深”;大兵團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絕對是死路一條。他建議:“趁共軍還沒有對我形成包圍;兵團星夜向固鎮西南的鐵路線靠攏;到固鎮八十多里;急行軍一氣就可以趕到;在那裡一方面可以取得後方的補給;一方面可以和李延年兵團合股;然後再沿著津浦路往北打;這樣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吳紹周當即表示同意;黃維在屋子裡轉來轉去猶豫不決;直到午夜十二點;他終於決定第十二兵團全線撤退:“我認為難以擊破當面的解放軍;即使攻擊再有進展;解放軍仍然是節節阻擊;而我軍則處於解放軍的袋形陣地之內;態勢不利;特別是北淝河和渦河;成為我軍背後的障礙和威脅。如堅持戰鬥;將會被解放軍困死。因此;決定終止戰鬥;脫離當面的解放軍;向鐵路線固鎮方向轉移。”
但是;等楊伯濤回到軍部;部署完轉移事項之後;回到兵團部彙報時發現黃維又猶豫了。原來;黃維派軍作戰處長去給第八十五軍送轉移命令;但是這個處長連同他乘坐的吉普車一起失蹤了;黃維認為;必須要確實這個處長失蹤的真正原因後才能有所動作。於是;楊伯濤只好命令第十八軍就地等待。
黃維兵團在澮河兩岸不進不退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中午。
還是沒有查清軍作戰處長到底上哪去了。
南坪集附近的公路上已經出現了少量的解放軍部隊;黃維只有決定不顧蔣介石的作戰命令全兵團向宿縣以南的固鎮轉移。
轉移命令下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十六時。
黃維從感到處境不妙到正式下令轉移;中間過去了十幾個小時;這十幾個小時的猶豫不決讓黃維後悔莫及。
中原野戰軍發現黃維兵團有縮回去的跡象;立即全線迅猛出擊。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從西北和西面;第四、第九縱隊從東北和北面;第六縱從南面;第十一縱從東南面;同時向黃維兵團猛撲過來。
第十八軍是黃維兵團行動最迅速的一個軍;二十五日傍晚十八時;他們就從澮河以北撤到了澮河以南一個叫雙堆集的村莊。楊軍長很想連夜行軍;一舉突出包圍圈;可是戰車、坦克以及數百輛汽車無法夜間行軍;於是黃維決定在雙堆集附近宿營。此時;第十二兵團各軍的分佈位置是:第十八軍主力和快速縱隊在雙堆集;該軍所屬的四十九師和騎兵團在羅集的東南;第十軍位於南坪集東南地區;第十四軍到達東平集以西的澮河南岸;第八十五軍在南坪集以南;兵團司令部位於雙堆集東北的一個小村莊裡。
入夜;黃維意識到了局勢的急劇惡化:第八十五軍遭到猛烈襲擊;一個團長被打死;部隊一度陷入混亂;第十四軍到達澮河南岸後;未能按照兵團命令沿澮河佔領陣地;導致解放軍渡過澮河展開攻擊;第十四軍倉促迎戰中被衝得七零八落;向南撤退的官兵直接衝進了一一四師師部所在的村莊;一一四師師長夏建急忙組織部隊阻擊;好容易控制了部隊;但是他的一個團被解放軍截斷;團長朱達失蹤;只零星跑回來少量官兵;該師的炮兵部隊和輜重部隊全部被擄走了。第十軍軍長覃道善見勢不妙;命令十八師和七十五師派部隊收容第十四軍的潰兵;但派出的部隊都受到了攻擊。
同樣心緒不安的是位於雙堆集附近的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自兵團從河南駐馬店地區出發進入淮海戰場以來;他一直認為整個兵團走在一條自投羅網的路上;為此他多次提醒他的司令官黃維:第一;進入淮海戰場後;不斷拾到共軍的傳單;“整個篇幅充滿鼓舞動員的文字;宣示這一次是打垮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決定性的一戰”;還有就是“看你黃維哪裡逃”。第二;共軍的動作有點反常。過去劉鄧和陳粟兩軍都是各自為戰;現在卻緊緊地靠攏在一起;顯然企圖不小。第三;過去共軍一貫採用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