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第三綏靖區的防區;向南越過隴海路直接插入徐州與碾莊圩之間;徹底截斷黃百韜兵團的退路。而這樣一來;緊縮在徐州附近的敵人將陷於孤立。粟裕致電譚震林、王建安並報陳毅、鄧小平、中央軍委、華東局、中原局;報告徐州的敵人可能要南撤;戰役可能將朝著“奪取徐州或孤立徐州”的方向發展;建議中原野戰軍主力“直出津浦路徐蚌線段”;徹底截斷徐州之敵南逃的退路。
晚上;華東野戰軍指揮部到了臨沂以西的碼頭。
粟裕與野戰軍參謀長張震經過長談徹夜;再次明晰了淮海戰役將從圍殲黃百韜兵團發展到在徐州地區與國民黨軍徐州軍事集團決戰的可能。
天明時分;粟裕起草的著名的“齊辰電”發出;電文大意為:如果殲滅黃百韜兵團後;揮軍南下兩淮;很可能將國民黨軍主力趕過長江;而如果西進徐州;不僅可以抑留目前駐守在徐州、蚌埠間的敵軍;還可以調動黃維兵團北上增援徐州;以利我軍尋機殲敵。那麼;是將國民黨軍主力抑留在長江以北逐次殲滅?還是將其趕過長江留待日後殲滅?
“齊辰電”的重要意義在於:首先;粟裕提出在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不依原定設想大軍南下推進兩淮;而是將攻擊目標集中在全殲國民黨軍徐州集團上;從而把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主力徹底殲滅。這一戰役設想;已經大大接近了“大淮海”的模樣;其次;電報從奪取全國勝利的角度;得出了把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主力殲滅之後;將有利於未來的渡江戰役和取得全國勝利的判斷。其中未來在長江以南“不致有大的戰鬥”;“嚴重的戰鬥要在華南才有打的”等預測;歷史證明驚人地準確。
九日;中央軍委覆電到達:
粟張;並告華東局、陳等;中原局:
齊辰電悉。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華東、華北、中原三方面應用全力保證我軍的供應。
軍委
佳(九日)亥(二十一…二十三時)
晚年的時候;粟裕仍說:“這個電報雖短;但是字字千鈞。”
至此;共產黨方面對淮海戰役的設想昇華到戰略決戰的高度;即將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主力殲滅在徐州地區。
華東野戰軍已開始對黃百韜兵團實施合圍:第一、第六、第九縱隊和魯中南縱隊;穿過新安鎮及其以西地區;沿隴海路南側在黃百韜兵團的身後追擊;第四、第八縱隊穿過邳縣、官湖地區;直抵運河東岸;對黃百韜兵團的右翼構成威脅;第十一縱隊和江淮軍區的兩個旅沿運河西岸北進;擋住了黃百韜兵團左翼掩護部隊第六十三軍的去路;而在黃百韜兵團的前方;由臺兒莊地區南下的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與由宿遷地區北上的第二、第十二縱隊和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南北對進;切斷了黃百韜兵團與徐州的聯絡。
就在黃百韜兵團即將深陷重圍的時候;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起義了。
第三綏靖區沿運河兩岸駐守在徐州東北方向的賈汪至臺兒莊一線;其防禦任務是“利用運河一線既設工事固守以屏障徐州;同時保障黃百韜兵團與徐州之間的聯絡”。綏靖區下轄第五十九、第七十七軍;共四個師的兵力。
一九四八年的冬天;第三綏靖區置身在防禦華東野戰軍南下的第一線;而且這條防禦線已是徐州北面唯一的屏障。
周恩來電告華東局;讓他們派人與第三綏靖區中的特別黨員何基灃、張克俠取得聯絡;因為;關鍵時刻到了。在國民黨軍內部潛伏了近二十年後;他們要以大兵團起義的方式讓開運河防線;以確保華東野戰軍南下大軍渡過運河直撲黃百韜。
被派往第三綏靖區的;是中共華東局社會部巡視員朱林和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長楊斯德。
起義時間定在十一月八日;起義聯絡口號是“楊斯德”。
八日上午十時;起義行動開始:張克俠率第五十九軍向臺兒莊集結;何基灃率前線指揮部和直屬部隊向臺兒莊以南的汴塘方向集結。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第五十九軍三十八師和一八〇師、第七十七軍一三二師和三十七師一一一團;總計兩萬三千餘官兵撤離了防禦陣地。
第三綏靖區司令官馮治安發現起義動向後;並沒有採取任何阻止行動;而是獨自離開部隊去徐州向劉峙請罪去了。
起義部隊讓開了東起臺兒莊、西至臨城的上百里防線;致使黃百韜兵團向徐州撤退的路線右翼敞開了一個大口子;華東野戰軍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從這個大口子裡直插徐州東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