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從位於蕭縣西南方向的濉溪口打下去。接著他就發了脾氣;指責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在蕭縣掩護不利;導致後續部隊的車輛遭受重大損失。李彌派來參加會議的副司令官陳冰不服氣;說這是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掩護部隊過早撤退造成的。杜聿明追問孫元良的意見;孫元良因為懼怕邱清泉不敢說退;表示他聽從命令。於是;邱清泉為杜聿明打氣;說他可以擔任主攻。杜聿明讓大家把信再看一遍;他說:“我們敢於負責就走;不敢負責就打;這是軍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大家再看蔣介石的手令;都認為措辭強硬;只有打了。於是杜聿明制定了攻擊部署:第二兵團主攻;第十三、第十六兵團負責側翼掩護。
會議散了之後;杜聿明覆電蔣介石表示執行命令;並請求空投糧彈。
接著;國防部的正式命令到達:
(一)淝河方面李延年兵團正面之共軍已大部北竄。據空軍偵察;濉溪口、馬莊一帶西竄之共軍不足四萬;經我空軍轟炸;傷亡甚重。(二)貴部應迅速決心於兩三日內解決濉溪口、馬莊一帶之共軍;此為對共軍各個擊破之唯一良機。如再遲延;則各方面之共軍必又麇集於貴部周圍;又處於被動矣;此機萬不可失。萬勿再向永城前進;迂迴避戰……
後據情報證實;國防部命令裡所說的空軍的轟炸;炸的根本不是解放軍部隊;而是當地趕集的老百姓。杜聿明明白了;何應欽、顧祝同等人並沒有始終如一地支援自己;而是任由郭汝瑰隨便擺佈蔣介石而坐視不理——“蔣介石所以變更決心;是被郭汝瑰這個小鬼的意見所左右。”
杜聿明在孟集耽誤整整一天;他後來才後悔自己“太懦怯;不果決”。但在當時;他的想法是:“逃也晚了;打也無望。想來想去;覺得江山是蔣介石的;由他去罷。”
蔣介石的回電到達:“無糧彈可投;著迅速督率各兵團向濉溪口攻擊前進。”
邱清泉火了:“國防部混蛋!老頭子也糊塗!沒有糧彈;幾十萬大軍怎能打仗?”
粟裕發覺杜聿明集團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以便向黃維兵團靠攏的跡象後;決心集中華東野戰軍的全部主力圍堵杜聿明;乘其立足未穩、陣腳混亂之際;在南面實行堅決阻擊;在東、西、北三面實施猛烈突擊;“截堵其向西南突竄道路;壓迫其向北、向西北;並先集中主力楔入其縱深;割殲其後尾一部;而後再分批逐次各個殲滅之”。在上報中央軍委的同時;粟裕、陳士榘、張震即刻命令山東兵團政治委員譚震林、副司令員王建安指揮第一、第四、第九、兩廣縱隊及冀魯豫軍區的兩個旅;由北向南猛烈攻擊;以求楔入敵之縱深;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副政治委員吉洛(吉鵬飛)指揮第二、第八、第十一縱隊;由西南向東北實施攻擊;佈置縱深阻擊陣地;堅決阻敵南竄;第十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治委員劉培善指揮第三、第十和魯中南縱隊;由東南向西北攻擊;佈置縱深阻擊陣地;堅決阻敵南竄。
四日凌晨;當邱清泉兵團開始向濉溪口方向實施突擊時;杜聿明突然發現就是這一天的原地停止;致使華東野戰軍不但追上了他;插入了他的左右兩翼;而且已經繞到了他的前頭——從徐州撤出的國民黨軍主力已經被四面包圍了。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五日;淮海戰場上出現了一種令人心驚的態勢: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將國民黨軍的兩個重兵集團分別包圍在狹窄的地區之內:中原野戰軍包圍的黃維兵團總兵力約十多萬人;華東野戰軍包圍的杜聿明集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兵力達數十萬之眾。從區域性的兵力對比上看;實施包圍並且企圖將對手全殲的解放軍並不佔據優勢;武器裝備和火力強度也與對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於是;包圍既成事實;能否吃掉卻令人擔心。更令人不安的是;被包圍的兩個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相距很近;隨時可能衝破包圍合成一股;且在這兩個包圍圈的邊緣;還有國民黨軍的兩個兵團(劉汝明、李延年兵團)隨時準備衝進來。一旦敵人三股合流;將成為一個巨大的軍事集團;這個集團即使不發動有計劃的決戰;抱成一團滾動起來也很難分割阻擋。
此時;在淮海戰場的北面;林彪率領的百萬大軍已經越過古老的長城進入華北地區;一場被命名為“平津戰役”的規模巨大的作戰業已開始。
戰爭進行到一九四八年底;中國共產黨人和他們所領導的軍隊顯現出驚人意志和勇氣;當然;還有前所未有的獻身精神和決一死戰的氣概——對於淮海戰場上的共產黨官兵來講;凜冽寒風中的大戰已經近在眼前。
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