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了正襟危坐。顧祝同說:“粟將軍;你很會打仗!”粟裕說:“這是訛傳。我打的每一個勝仗都是毛主席的英明指揮和戰士們英勇戰鬥的結果;我只是一名承上啟下的執行者而已。”
這次;粟裕與毛澤東在如何應對國民黨軍進攻的問題上發生了分歧。
毛澤東的來電顯示;中央的戰略設想是:如果國民黨軍發動大舉進攻;山東、太行兩解放區主力部隊即刻“實行外線出擊”;從解放區內向南打出去。中共中央給華中局的指示是:粟裕率主力兵出淮南;配合山東野戰軍主力;攻取蚌埠至浦口間鐵路;“殲滅由浦口北進之敵”。
中央的外線作戰設想;充滿了迎敵而上與之決戰的氣勢。但問題是;毛澤東低估了國民黨軍的作戰能力。
粟裕意識到在華中野戰軍主力轉往外線作戰凶多吉少。因為如果按照中央的設想;主力部隊開赴淮南作戰;不僅每天需要的十萬斤糧草需要蘇中解放區供應;就連支前的民工也需要由蘇中解放區補給。主力部隊走後;面對國民黨軍的重兵攻擊;留守部隊很難確保解放區不被攻佔。地富人稠的蘇中解放區一旦淪入敵手;不但立即可為敵人利用;淮南的作戰也將失去後方保障。
六月二十九日;經過慎重考慮;華中局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和粟裕聯名致電中共中央和新四軍總部;提出華中野戰軍主力不出淮南外線;堅持蘇中內線作戰以牽制敵人;待山東與太行部隊完成第一階段作戰後;華中野戰軍主力再前至蚌浦鐵路線間;配合山東部隊作戰;最終完成中央的戰略設想。毛澤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