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正在著筆開始書寫此戰戰報。
第二十三章 宣戰
一封戰後電報從威海發往北平,全文如下:
臣龐天祥守備威海,突遇倭寇。命:漁民、軍士、民團與其激戰十天終全殲倭寇。俘獲潛艇五艘埋於威海以南海灘中。此戰滅敵三萬餘,我方損傷六萬。威武、榮成、乳山、煙臺、龍口各艦隊均死傷過半。此役臣深感惶恐,想不到區區倭寇竟擁有如此堅固之戰艦,如此強悍之火器。讓臣明白落後就要捱打,雖我炎黃兒女團結禦敵,但裝備落後長此以往恐死傷過大損我華夏之元氣。今漁民十室五空,臣請君整頓海防,組建新軍,研發火器。建民族英烈祠讓海葬兒女永享香火。
北平養心殿
群臣聚集,每人臉上都帶著洋洋喜氣,盛唐大勝跳梁倭寇,全殲與威海這是能在歷史上大書特書的光彩。
書記官在歷史上書:新元七十年五月中旬,倭寇艦隊在威海與盛唐交戰。威海、威武、榮成、乳山、煙臺、龍口各艦隊與之交戰十天,全殲敵軍,此役:威海大捷。
史官的文字是吝嗇的,一個個為戰爭捐軀的英雄沒有出現在史冊上。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他們締造了威海大捷。
獻帝看完龐天祥的戰報後感到吃驚,一個古代人一場仗打出這麼大的思想轉變,看來我們的民族有希望。古代人開始覺醒。
經六部合議,封賞威海守備龐天祥為威海侯,統領威海防務。其餘諸等將士均官升一級。參戰漁民亡者納入官籍,其衣冢享國葬。存者極其家人老後有政府奉養。
隨後還有一封密信,命:戚繼光帶軍進駐威海,打撈日本沉沒之艦船,送往臺灣以供研製新型戰艦。秘密修建更大的炮臺,以應付倭寇的報復。
後告令天下:
我華夏泱泱大國,盛世唐朝何等威嚴。今倭寇犯我威海,天朝向倭寇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