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小湖湖面窄湖底淺,在雨季到來時大量的雨水順著山坡流到了半山腰的山洞裡,在山洞裡還發現了一個湖。山頂的雨水不斷注入山洞的湖裡,湖面卻並不上漲。李安寧帶眾人舉著火把圍湖檢視,一個山民突然喊道,大人,在那裡!火把聚攏到一起,這次看得更加真切,一個鍋蓋大的通道口赫然呈現在眾人面前。嘩嘩地流水聲迴盪在山洞裡,初始眾人還以為這水聲是山頂的雨水注入的聲音,卻原來也是這山洞湖裡的水流到下游的聲響。經過觀察,李安寧發現山洞的湖很深,蓄水能力也很強,如果將暗河口堵住,在湖的背山一側開鑿一條引流的河道,那麼細柳河的水患問題基本就可解決了。李安寧很是興奮,一旁的劉本道卻忍不住掩面痛哭起來,李安寧瞭解他的心情,安慰道,劉大人,現在可不是悲傷的時候,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劉本道用袖子擦著鼻涕眼淚,哽咽地說道,李大人信中所寫的暗河,原來真的存在。之前我也曾派人四處檢視,唯獨這座盛安山沒有來。因為當地人都說這座山上臥著一條龍,上山就會觸犯龍神,被大水沖走,還有人說夜晚聽到過神龍的咆哮聲。山下原來住的幾戶山民就觸犯了神龍,被大水沖毀了房屋,還有人喪命,都搬走了。方圓幾十裡沒有人家,也無人再敢上山。都怪下官聽信不實之言沒有細查,這兩年多少百姓因此喪命,下官有罪啊。
李安寧一面安慰劉本道一面進一步觀察山洞裡面的地形,思考著如何有效地堵住暗河口。第二天他就召集民工準備施工併發榜召集流浪在外的盛安縣百姓回鄉治水,由朝廷發餉幫助他們重建家園。看到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流浪在外的盛安百姓一呼百應攜妻兒老母相互攙扶著組成一股返鄉大軍,浩浩蕩蕩,場面蔚為壯觀。鄰縣治安因此改觀,幾個縣令聯名上書為李安寧表功。
你果然不負眾望,皇上將摺子捧在手裡,欣慰地長舒口氣,自語道,你在那裡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對你,朕該怎麼辦?
梁國的望海寺算不上香火鼎盛,這是一座皇家寺廟。廟裡的僧人都是朝廷任命的剃髮官員,有官銜官階食朝廷俸祿。來此的香客都是皇親貴胄,這裡並不對百姓開放。
住持雖然是朝廷任命的二品大員,卻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得道高僧,六十多歲,鶴髮童顏,喜出遊佈道,閱歷無數。
皇上登基之前便是望海寺常客,有時在此小住。寺裡有專門的齋房供皇上享用,住持方丈親自接待。
大施主。這是寺裡對皇上的尊稱,住持道,您是上香冥坐還是聽經?
方丈,弟子有一事請教。
住持靜靜地聽他說下去。
弟子想做一件事,卻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該怎麼辦?
佛讓人放下一切慾望,此謂“四大皆空”。
如果放不下呢?
大施主不同凡人,老衲不敢妄下斷言。只是萬事放下便對眾生無害,請大施主三思。
方丈說得對,放下便對眾生無害,對她更是如此。
這最後一句暴露了他的真實情緒,方丈瞭然於心,不便再說什麼,將他引向齋房休息。
李安寧落腳的地方是一所被人遺棄的院落,因地勢較高沒有被大水沖垮,但也顯現出搖搖欲墜的險象。從院落的佈局來看主人應是當地的富戶。水患之後,災民激增,不少富戶的糧食和錢財遭到盜搶,因此離開。
都是被逼出來的。劉本道搖頭嘆息,這些天來他不斷自責,臉上總是一副懺悔恕罪的表情。
大人住在這裡也不安全,萬一災民到您這裡來搶糧食,驚擾到大人,下官如何向皇上交代?況且這裡也已經岌岌可危,大人還是屈尊與下官同住吧。
劉大人的好意我心領了,這裡地勢高,暫時不會有危險。我和幾位山民住在一起,互相有照應,就不去府上打擾了。
這次能回來,多虧了李大人為我在皇上面前求情,在下及全家一直想找機會謝李大人這份恩情。
大人系被人誣告入獄,如今案子早已查明,本就早該被釋放的。
劉本道說道,都怪在下無能,任職三載都沒能治理水患,辜負了皇上的期望。
這些天劉大人為治水辛苦奔走,皇上定能體察,感受到劉大人恕罪的心情。劉大人寫給皇上的奏摺送出去了嗎?
什麼奏摺?劉本道眼中閃過一絲恐懼,李安寧低頭勘測未曾察覺。
請求朝廷開倉放糧。
哦——寫了。前日已經送出去了。如果誰看到他此時閃爍不定的眼神,定能拆穿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