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軍事指揮戰略和組織才能,更是決定戰鬥勝利不可缺少的因素。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戚繼光調任薊州總兵,總管全區部隊的指揮排程之權。薊州為華北重鎮,防區為北京東北一帶。這裡的情況同南方截然不同,其威脅來自邊外的遊牧民族。每當遇到乾旱,蒙古的騎兵部隊就會按照他們的成例掠奪中原財產。他們的軍事特點在於流動性和迅猛的衝擊力量,如同山洪傾瀉而下,勢不可擋。戚繼光的到來,正是為迎擊這一股股強悍的敵軍而充當帝國屏障的。
張居正在戚繼光北調的前幾個月才出任內閣大學士,作為一名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早在他入閣之初就有重整軍備的雄心,這一點,從他給穆宗的《陳六事疏》中即可看到。如今東南沿海的倭寇已除,而薊州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所關注的熱點。當戚繼光下定決心要改進薊州軍隊裝備的訊息傳入內閣後,大明一朝最能決定帝國命運的兩個人物,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他們之間的友誼也自此拉開了序幕。
有了張居正的支援,薊州軍隊就按照戚繼光的意志開始了新的旅程。戚繼光先把他在浙江所訓練的一部分士兵調至薊州,最初為三千人,以後擴充為二萬人,以穩住陣勢。為使戚繼光的改革順利進行,張居正設法把薊州轄境內的其他高階將領調往別處,以免遇事掣肘。在以後的幾年中,凡是和戚繼光為難的當地文官,也被張居正不露聲色地陸續調遷。
薊州軍漸為戚繼光所控制。訓練一開始,就受到了來自朝廷的優厚的財政支援,從而製造、購買了大量的軍馬、火器及戰車。張居正的做法,在給予了戚繼光支援的同時,也加劇了其他各鎮文武官員的嫉恨和猜測。所以張居正死後,反對他的人提出薊州駐軍是他培植私人武裝以作政治資本,攻擊戚繼光是伏在宮門之外的一頭猛獸,也就毫不奇怪了。
戚繼光出任薊州總兵不到三年,就使他的軍隊再度展起江南“戚家軍”的雄風。其軍紀之嚴明,戰術之精湛,作戰之勇猛,為本朝其他軍隊所未有。正是懾於他的強大力量,北方的蒙古部族才主動放棄了騷擾中原的政策,並立誓不再進犯。而且約束所有的北方部落,以作為接受津貼和互市的條件。
多少年後,有研究者認為,和戚繼光同時代的將領,沒有人能夠建立如此輝煌的功業,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一切榮譽。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偉大的業績,關鍵在於他沒有把張居正的支援和自己的才華,當成投機取巧和升官發財的本錢,而只是作為建立新軍和保衛國家的手段。正是鑑於他的輝煌偉業和高貴的人格,在後人眼中他晚年的遭際就更顯得悲壯和令人同情。
戚繼光被革職家居以後,他的結髮妻子毫不留情地遺棄了他。他曾統率十萬大軍,索以慷慨直爽著稱,對朋友更是熱情相助,肝膽相照。可是在家閒居的日子,卻只有很少幾個朋友和他來往。在他叱吒風雲之時,沒有過多的積蓄,以至在革職之後,落得一貧如洗,醫藥無資。英雄末路,令人扼腕嘆息。當他終於在貧病交加中死去,為他書寫墓誌銘的汪道昆寫到“口雞三號,將星殞矣”之時,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
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代名將戚繼光去世的訊息,透過東廠特務的秘密通報,被萬曆皇帝所獲悉。此時的萬曆神情木然,像了卻了一件心腹大事一樣,輕輕地吁了 口氣。而這時的萬曆皇帝尚不知道,在將星西隕之際,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已經準備出征英國。30年後,本朝的官兵和努爾哈赤的部隊不可避免地交鋒,因明軍缺乏“戚家軍”苦心訓練的戰術和嚴明的紀律,結果潰不成軍,一敗塗地。茲後八旗軍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無敵的鐵騎越過山海雄關,踏碎了中原大地,一個以清代明的新時代馬上就要到來。
第六章 皇陵中的愛情
簡易的木板房,包容著一條條年輕的軀體,卻包不住一個個桃花春夢。相思穿越歷史的長廊,尋回許多滋味。在古老的皇家陵園裡,兩對戀人做出了不同的抉擇——
一根骨針
西郊公園會議之後,吳晗和夏鼐先後來到定陵發掘現場,察看了小石碑的形狀和位置後,和發掘隊一起制訂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在第二道探溝的西側,隔開二米寬的距離,並與第二探溝垂直,對準寶頂的地下中心方位,開掘一條東西走向的探溝。這樣可取捷徑找到通向地宮的隧道,直達地宮。
由於小石碑的出現,民工們不再像以前那樣鬆散,而且酷暑漸漸退去,秋風在園中吹拂,大家精神大振,幹勁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