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4)

、吳越使臣,皆人人自危也。

後查,得東丹郡主耶律鳳之言,而事端引於李煜。

李璟得知李煜曾於天香閣與達羅千有隙,先裝模作樣叱喝李煜,以稍安遼使之心,然後才緩言詢問道:“六皇子,東丹郡主言其親眼所見,蕭無稽之首級乃是你府上門客獻於你手,此事你可有話要說?”

李煜嘆道:“此實情也。”

殿中大臣如馮延巳、常夢錫、孫晟之輩,由是大驚失色。

李璟不料李煜既不辯駁,而不加修飾,大感頭痛道:“然,蕭無稽果是你遣刺客殺之?”

李煜感喟道:“如今追究蕭無稽究竟死於何人之手,其實無益,畢竟遼使死於我朝,雖非我親手殺之,而與我殺之無異,此誠國家守衛之疏忽,有損於國體。兒臣以為,父皇或可暫緩追查此案,先加守備,以安蜀、漢、吳越使者之心,以免再有使者遇害。”

宋齊丘冷笑道:“安定郡王此欲推脫責任乎?聖上,今六殿下先有枉殺車廷規之忠良,後有隳毀蕭無稽之友誠,此數罪並犯,視朝廷有司如無物,輕忽國法,若是不能嚴查此事,恐天下士人心寒,而契丹、吳越等國與我斷往來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懲治六殿下之罪責,以昭朝廷之公正也。”

李煜聳肩,反唇相譏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責任若在於本王,我自無推卸之理。今宋太傅既不能信本王清白,我亦無話可說。然即令庶民犯法,定案亦須章程,今宋太傅斷言本王之罪,不但不能令人心服,且有構陷本王之嫌。況本王聽聞清風驛之守備多出宋太傅,便是沒有同謀之罪,這翫忽職守之咎,怕也不能輕饒吧。”

想不到李煜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善能反攻宋齊丘,只此一手,百官便推知李煜果然名不虛傳、今非昔比了。

皇太弟李景遂建議道:“陛下,今單憑東丹郡主一人之辭,以及所謂人證、物證,其實皆不足以下罪於安定郡王,若因而冤枉,則悔之不及也,以臣弟之見,此案斷不能草率議於朝廷,必須三司推事。”

李景遂此言卻似多此一舉了,皆因此案事關重大,累及兩國邦交和皇室貴胄,三司推事,估計是殿中所有人物都能猜測到的必然解決途徑。

只是現在李景遂說的正是時候,於是李璟曰可,於是百官皆曰善,於是以刑部郎中、判大理寺張易、御使高越以及查文徽,成立三司,主持審理此案。李煜則以首要嫌疑之故,雖不用鋃鐺入獄,卻也不能出府門一步,以供三司隨時傳召。

當然,若遇鍾皇后壽宴這等的大事,李煜還是能夠出府的,只不過屆時要多道手續,多些監護的侍衛而已。只是在此案了結以前,或者說,在李煜洗脫嫌疑之前,這金陵城怕是如何飛都不出去了。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興亡盡此中。有國有家皆是夢,為龍為虎亦成空。

殘花舊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謝公。止竟霸圖何物在,石麟無主臥秋風。”

歐陽炯其實自身也是飽學之士,堪繼溫庭筠、韋莊之後,花間派又一大成者,然歐陽炯在金陵遊歷了兩日,雖然百感叢生,但此時卻也只能吟以上韋莊的詩來傾訴心中感喟。

當年一代名相諸葛亮使東吳,登石頭山觀賞山水,讚歎道:“鍾阜龍盤,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孫權於是建石頭城,由京口遷都建康。而後金陵始有“六朝都會”之美名。

然,縱觀古今,南方雖多有北伐之舉,卻無一能有成功,由北征南者,隔江淮之險,難也;由南統北者,隔銳取之心,益難也。

如今江南豪奢忘危,粉飾太平,李唐唯求偏安,已無討伐中原,收復幽雲之心,恐自己此行,徒枉然也。

歐陽炯本是益州人士,在蜀中歷經兩朝,早在前蜀王衍之時,便官拜中書舍人,后王氏敗,孟知祥鎮蜀,歐陽炯知其能,乃投效之,復望有三分天下,行孔明之志,未幾,而孟知祥身故,只留下其子後主孟昶(音:廠),“樂不思中原”,意欲與江南競奢,是蜀中始難也。

今年六月夏,周主遣鳳翔節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訓攻蜀,屢敗蜀兵,取蜀秦、鳳、成、階四州,孟昶方才震恐,一面聚兵糧於劍門、白帝,以為守禦之備,一面則求援於江南,共謀柴榮。

於是歐陽炯乃有此行。只是未免引起周人警覺,故而歐陽炯以賀壽為由罷了。

歐陽炯雖是文人,卻並非全然不知兵事,以其觀之,柴榮攻蜀,所以只取秦、鳳等四州,而不舉國來犯,是隻為鞏固關隴防務,使蜀兵不得進窺中原以為脅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